“華為已經戰略投入了公有云,并承諾長期投入公有云建設,努力與全球合作伙伴構建云聯盟,打造智能社會五朵云之一”,華為輪值C E O、副董事長郭平在華為2017全聯接(H C )大會上表示,華為云在商業模式方面選擇的是“靠技術和服務變現,不靠用戶數據變現”,這是華為和傳統互聯網公司的最大區別。目前,中國公有云市場四強分別是阿里云、中國電信、騰訊云和金山云。
與此同時,華為還宣布與微軟達成云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基于華為自己的公有云,以及和伙伴共建的云,華為期望未來能打造一張全球云網”,郭平稱。
商業模式出發點就不是數據變現
從2017年3月華為CloudBU成立到今年8月底,華為內部發文宣布C loudB U升為一級部門,華為云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業務也在不斷擴建。“華為已經戰略投入了公有云,并承諾長期投入公有云建設”,郭平稱,華為云的目標是全球前五。據華為C loud B U總裁兼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介紹,華為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2000人進入CloudBU.
但華為云起步較晚,目前在中國公有云市場尚無排名。根據國際研究機構ID C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公有云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市場總容量為100億元,份額前四的廠商分別是阿里云,營收40億元,占比40 .67%;中國電信,營收8 .5億元,占比8.51%;騰訊云,營收7.3億元,占比7 .34%;金山云,營收6億元,占比6.02%.
對此,郭平稱,“在商業模式上,我們選擇的是靠技術和服務變現,不靠用戶數據變現,這是華為與傳統互聯網企業最顯著的區別”。鄭葉來向南都記者表示,“就商業模式設計來講,我們整個商業設計跟互聯網公司不一樣,對他們而言,數據的變現是重要的設計,是商業設計模式出發點,(但)對我們來說從來不是,沒有做過這種思考。我們思考技術變現,通過技術為客戶帶來新的價值。”
郭平透露,華為5%的研發費將用于網絡安全建設,而華為內部有兩大原則,“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具體來說包括三點內容:華為承諾不用技術手段非法獲取客戶數據;不將客戶數據進行商業變現;華為用自己云計算和大數據積累跟客戶一起發揮數據的價值”,鄭葉來補充到,“大家知道華為從來沒有外面投資的華為系,所有應用廠家選擇華為沒有心理負擔,我們不跟你業務競爭,不在后臺搞你數據,安安分分做一個透明云基礎設施而已。”
不過,在服務方面,鄭葉來坦承華為云的體驗仍存在不足,“在操作維護上還是互聯網企業做得好,這是我們要向消費者業務部門學習的地方”。
聯合第三方公有云打造“全球云網”
技術和服務之外,華為云強調的另一特性是與包括天翼云、微軟云等第三方公有云平臺在內的合作伙伴的互聯互通。
9月5日,微軟與華為宣布達成云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在公有云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據了解,微軟將為華為云提供基于“托管云”的企業應用、開發工具及產品在內的多項支持,華為云將上線更多微軟企業級產品。
據介紹,華為公有云與私有云采用統一架構,平滑演進、一致體驗的設計模式。企業的業務可以部署在公有云或私有云平臺之上,相互之間可以遷移和擴容。而為了避免企業被單一廠商鎖定的風險,華為支持異構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包括與亞馬遜、微軟等第三方公有云平臺的互聯互通。
“我們成立C loudB U時就明確了華為云加合作伙伴的云一起才是C loud B U的業務范圍”,鄭葉來表示,包括華為云加天翼云3 .0,以及華為跟歐洲三個主流的合作伙伴一起運營、合作的云,“最終客戶可以選擇華為云,也可以選擇天翼云,對CloudBU來說都是我的生意。”
“華為期望未來能打造一張全球云網,就像今天全球三大航空聯盟天合聯盟、星空聯盟和寰宇一家一樣,接入到華為云即可通達全球”,郭平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