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人 姚世峰(廣州地鐵信息管理部總經理)
中國這幾年來,特別是2015年,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2015年,我國共有39座城市獲批修建地鐵,國內已開通城軌運營里程3293公里。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軌建設將擴展到79座城市,規劃總里程達1.4萬公里,遠景設想總規模達3萬公里。
各個地方城軌企業都面臨很大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于什么呢?
如何確保作為重大投資項目的地鐵建設的進度、安全、質量?
如何解決巨量資產的全過程跟蹤,并實現資產運營效益的最大化?
在企業規模急劇擴大,管理幅度和復雜程度快速增加的情況下,如何確保企業組織的高效運作?
廣州地鐵信息化發展狀況,這一塊由第三個五年戰略規劃執行期之后,目前建成超過45個信息系統,同時對整個企業業務的覆蓋也超過70%。如今,它支撐和實現了廣州地鐵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工程建設、運營等核心業務的精細化管理;支撐集團管控體系的規范化運作,提升效率,成本控制。
但是達成這樣一些小目標,其實背后存在若干難題。
1、投資大。以廣州地鐵為例,信息化建設累計投資已達數億元,每年運維成本高達千萬元級
2、周期長。平均系統建設周期超過一年,難以響應業務的需求和變化。
3、人才缺。由于地鐵建設力度不斷加快,普通缺少人才,了解業務的人才更是稀缺。
4、響應慢。一個需求提出來到實現往往都需要幾個月,甚至要一年。
5、風險高。對于新興城軌企業,業務不穩定還存在非常大的實施風險。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城軌行業的資源共享、經驗共享和信息共享是持續支撐城軌行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以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新時代已經到來。今天我們聽到品高發布了7.0產品,這可能為后期破解難題存在可能性。
云計算的超大規模、虛擬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伸縮性、按需服務這6大特點,將會驅動業務能力快速復制、升級擴展、成本低規模效應、簡單通用、全面監控、輕資產,可能革命性地改變IT服務提供方式,進而大幅提升業務競爭力。
在云計算方面,其實我們廣州地鐵是最早嘗試的第一批用戶。廣州地鐵從2012年開始,逐步建成了支撐集團信息系統運作的分布式云計算環境,完成大部分應用系統的云遷移,對資源利用、資源分配、管理效率方面等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2016年,我們也在全面推進第二大云數據中心建設,將逐步實現廣州地鐵現有信息系統的全面云化。除支撐廣州地鐵管理信息化建設需要外,該中心將具備一定的云服務輸出能力,目前正在開展SaaS、PaaS等云架構體系的建設。
為什么廣州地鐵要建設城軌行業云呢?一方面是國家和各級政府都在大力推進云服務產業發展,比如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發[2015]5號文)。另一方面,各行業也紛紛推出“行業云”,比如政務云、教育云、金融云、電信云等等。其實,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與城軌行業需解決的難題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建設城軌行業云是大勢所趨。
那么,城軌行業云的定位和目標是什么呢?
1、資源共享中心;
2、行業大數據中心;
3、云服務創新中心。
資源共享中心,具備隨需所用的云基礎能力。它為城軌企業提供行業基礎IT服務的“資源池”、“災備中心”,減少IT基礎設施投入,大幅降低企業IT的采購和運營成本,大幅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效率和管理水平!
行業大數據中心,具備數據驅動的行業洞察能力。對行業云而言數據未來就是第一生產力,可以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比如與超算中心(天河二號)合作,線路規劃和BIM等海量數據挖掘、分析和服務交由超算中心處理,奠定數據驅動的核心引擎。
云服務創新中心,構建創新驅動的產業新業態。這是一種嶄新的行業生產方式,可以推動行業內傳統IT供應商的轉型升級,以國產化政策為引導,形成具有民族自主產權的城軌行業云產品,帶動城軌IT行業產業鏈的創新和發展。
這三大定位和目標是我們的一個構想。我們還設想了30個架構,這是由城軌行業云計算中心,城軌行業云計算區域分中心、城軌企業私有云的架構。當這個云平臺成功建設的時候,交付模式從系統功能轉變為平臺能力,費用模式從成本分攤轉變為按使用計費,服務地點從物理網點轉變為互聯網,服務內容從產品實施轉變為綜合服務,服務群體從專業人員轉變為業務用戶。
以上是我們廣州地鐵在城軌行業云方面的一些探索,可能目前還不夠成熟。但這個過程其實在演進,大家彼此不斷努力邁進。讓我們協作共享,共創未來。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