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的三大代表公司,阿里、騰訊和百度,俗稱BAT的三巨頭其實都有相似的發展路線。同樣是建立在云上的業務模式,擁有龐大的數據,今天都在對外開放自己的云計算資源和技術能力。
但是,我們總有這樣的錯覺,馬云常為阿里云站臺,并明確了阿里云做為公司的未來的戰略方向,馬化騰也在騰訊云+峰會上亮相,而李彥宏似乎從來沒有出現在百度開放云的發布會上。
其實,據我了解李彥宏已經明確將出席今年7月的百度云計算戰略發布會。我認為,這會是一個契機,百度從2000年成立時起,就將業務投入到云計算的實踐,百度對云計算有太多的貢獻,比如百度曾牽頭對互聯網數據中心架構進行新標準的定義,這就是當初的天蝎計劃,在陽泉,百度有中國最大的云數據中心。有太多的成績因為沒有在媒體面前曝光,而讓人產生了百度無云的誤解。
李彥宏在百度云計算戰略發布會的亮相,也預示著百度將發力云計算業務。
云和人工智能 李彥宏的遠景并沒有看錯
在前不久的2016年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曾發表這樣的言論,互聯網的下一幕不是大數據,不是云計算,而是人工智能。
事實上,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幾項技術并不發生沖突,而是相輔相成。
簡單的說,云計算是硬件資源的虛擬化,也是一種能力,讓計算變成資源可以隨取隨用。所以,云計算首先增強了計算資源的獲取能起,其次云計算讓計算的成本越來越低。這對大數據有什么改變?
數據從信息化開始的時候就存在了,在互聯網時代逐漸開始變成了大數據,它之所以有價值,不是因為數據的大,而是大量的數據可以進行分析,這個結果可以支撐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工作。如果沒有計算成本的廉價,就沒有大數據的時代。
那么,人工智能是什么?是通過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深度學習的能力,形成算法,最終形成了人工智能。比如,擊敗李世石的谷歌“阿爾法狗”(AlphaGo)正是基于谷歌強大的云計算支持,才能夠如此輕易的擊敗人類的頂級棋手。再比如無人機和無人車,這些都是典型的大數據支持的創新項目。
所以,人工智能必然是借助云計算強大的計算能力,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深度學習,才讓人工智能實現更加迅速的發展。
從百度的未來業務看,有了百度開放云在底層的支持,才有百度大數據做出了百度大腦,通過云計算的能力和大數據的力量,百度才有機會投入深度學習,并向人工智能邁進。
由此可見,李彥宏的遠景并沒有錯,人工智能是業界公認的未來,但基礎是百度有足夠強的云計算能力,來支撐百度在人工智能的布局走得足夠穩。這才是李彥宏的本意,也是百度有云的切實意義。
幫你認識真正的百度開放云
2016年,百度開放云的戰略發布會在即,李彥宏的支持也會堅定百度對云戰略的支持。
在我看來,百度開放云會成為國內云計算領域重要的力量。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看似還很年輕的百度開放云。
百度開放云正式開放的時間是2015年4月7日。開放云的能力也來自于自身對云的理解。比如,百度開放云諸多技術實現就是構建在百度私有云的基礎之上,但對外開放一個完整的包含IaaS、PaaS、SaaS的開放云體系是始于2014年下半年發布的。
很多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推出的云服務類似,百度開放云的定位是以IAAS為主,兼有PAAS和SAAS服務的體系。這個領域上有包括AWS、微軟、阿里云和騰訊云等IAAS服務商,未來百度開放云將成為他們不能忽視的競爭對手。
我認為,百度開放云的核心優勢是很明顯的。
第一,百度的云計算基礎足夠強。因為自身互聯網業務的關系,百度已經建成了數十個IDC,滿足近50萬服務器大規模集群部署,并構建了遍布全國的CDN分發網絡。同時在整機柜、自研萬兆交換機與SSD、高溫耐腐服務器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比如前文提到的天蝎計劃。
再比如,百度在陽泉的云數據中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IDC,總容量達16萬臺服務器,年均PUE低于1.3。所以,百度開放云在Iaas層上的能力已經是業界最強。
第二,百度一直對開發者有很好的粘性,百度的技術能力始終備受認可。百度已經利用自己的大數據能力創造了百度大腦,百度還有語音和圖像識別以及強大的DNN模型服務,所以在尖端技術的競爭中,百度應該可以不落下風。
第三,從百度開放云的服務覆蓋看,百度有百度聯盟,百度聯盟有成千上萬的網站和從業者,他們過去選擇在各種不同的公有云平臺購買服務,如果百度能夠提供開放云服務,那么這些聯盟成員,則可以更加順利的使用云服務。這是百度的天然優勢。
所以,總結來看,百度開放云很像是一個修煉了多年內功的武功高手,以往是以低調磨練內功;現在將謀定而后動,產品、技術、資源、生態蓄勢待發。百度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或將成為百度的三大技術戰略。而云計算是這三大技術戰略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