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美麗的鷺島廈門,阿里云向外界展示了進軍企業級市場的三個殺手锏:全面的云計算、企業級互聯網中間件和大數據平臺數加。這三件法寶將帶來資源融合、架構共享、數據互通的價值,幫助企業解決互聯網挑戰難題。
云計算和大數據大家都很熟悉了,中間件又是個什么鬼?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處于中間的軟件”,別看這詞有點生疏,其實早在1990年,中間件就作為網絡應用的基礎設施出現了。誕生于貝爾實驗室的Tuxedo系統就是最早用于交易系統的中間件。中間件的出現解決了異構分布網絡環境下軟件系統的通信、互操作、協同、事務、安全等共性問題。因為其在系統中的重要性,中間件與操作系統、數據庫被稱為系統軟件的三駕馬車。
操作系統和數據庫都是可見性非常高的,那么中間件的存在形式是怎樣的呢,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據阿里云總裁胡曉明介紹,阿里云提供的互聯網中間件用于“快速解決在生產運營過程中IT變化和業務變化的這些不確定性”。
是不是聽著有點拗口?簡單點說,中間件在操作系統、網絡和數據庫之上,應用軟件的下層,總的作用是為處于自己上層的應用軟件提供運行與開發的環境,幫助用戶靈活、高效地開發和集成復雜的應用軟件。
比如阿里云的企業級互聯網中間件,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搭建能快速復用、線性擴展的類似會員中心、交易中心、商品中心的“原子模塊”,當企業的業務發生變化時(比如新增了業務范圍),這些原子模塊可以像搭積木一樣進行疊加,滿足業務創新過程中的技術需求。
自中國提出“互聯網+”戰略以來,越來越多向互聯網轉型的企業對快速開發、海量用戶、大量數據、低延遲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阿里巴巴正好經歷過這種痛苦的過程,并開發了一套高效省時、快速復用的可共享架構,它就是阿里云的企業級互聯網中間件。
據悉,2008年左右,阿里巴巴就遇到了平臺擴展的問題,架構上的瓶頸遠遠跟不上業務的快速發展,所以阿里巴巴成立了共享事業部,針對業務的擴展需要專門研發中間件產品。經過5年的全力研發,阿里內部的所有系統已經全部完成了改造,目前,整個阿里巴巴的業務能力平臺已經積累了千個應用,提供了十幾萬個服務化接口。而阿里云的互聯網中間件,每天都在經歷著這1000多個應用的錘煉。
與傳統的技術模式不同,阿里云開發了企業級分布式應用服務框架(EDAS),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服務(DRDS)和消息隊列(MQ)等中間件產品來應對復雜的業務應用。特點是服務化和去中心化架構,沒有核心流量匯入點,改變了企業內豎井式、煙囪式的系統建設,使應用開發周期更短,帶來的負載更小,故障影響的范圍也更小,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實現性能和可用性的線性提升。
正是這么一款用于改善阿里內部架構的產品,支撐起了歷年雙11的天量交易,其演化出的阿里云企業級互聯網架構也正被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業視為互聯網轉型的基石。
中石化旗下首個工業品電商平臺易派客就采用了這一解決方案。通過阿里云的中間件,易派客建立了石化共享平臺,后續燃料油、化工銷售品、CRM都能夠基于該共享平臺進行快速開發,避免了重復建設。從立項到上線,易派客僅耗時90天,目前累計交易金額已突破100億元,并以月均12億元的速度增長,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工業品電商平臺。
不僅中石化,北京國稅、徐工、芒果TV,這些涉及互聯網轉型的大型企業都在面臨架構問題時選擇了阿里云,不僅是因為阿里云擁有最全面的云計算產品,最重要的一點是,阿里云的互聯網中間件部署后,企業就立刻能擁有與淘寶、天貓、支付寶相同的效率。
“未來三年內,中國40%以上的企業都將采用云計算開展業務。”胡曉明表示,整個中國將近超過一半新型的獨角獸公司都把系統部署在阿里云的平臺上。因為我們有了云計算的能力,有了數加平臺,中間件的能力,企業的創新越來越簡單,而且成本越來越低,面對未來的可變性越來越具有把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