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剛剛發布了2016年Q1季度及2016財年年報(阿里財年截至每年3月31日)。財報顯示,2016年Q1營收為241.84億元,同比增長39%;凈利潤53.14億元,同比增長85%。
總交易金額
2016年Q1,阿里GMV(總交易金額)為7420億元,較2015年Q1增加1420億,淘寶、天貓對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7.9%和52.1%。
電商業務存在明顯的季節性波動,Q1為全年的低谷、GMV環比呈現負增長。阿里季度GMV同比凈增數額的峰值出現在2014年Q4,達2580億;同比增幅的峰值出現在2013年Q1,達65%。2016年Q1,GMV同比增加的數額及幅度分別為1420億和24%。
有意思的是,從2014年Q1開始,阿里GMV同比增幅與活躍買家增幅越來越吻合??磥?ldquo;人口紅利”、“移動紅利”都吃得差不多了。
阿里活躍買家人均季度消費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征:一是很強的季節性波動,二是每個季度都能保持同比增長但增幅很小。
4.23億買家人均季度消費與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度相關,它不由阿里決定而由總理決定。
阿里大到“與國同休”的地步,對其它大小電商都不是好消息。好比院子里有顆大樹,大到院墻開始妨礙它的生長,院里其它小樹所需的陽光、土壤、水及空間都會受到限制。
盈利能力
公司不是非盈利組織,不能因為“小伙伴”沒有盈利能力就不討論阿里的盈利。
與GMV的波動同步,阿里的營收、毛利潤及毛利潤率都呈現季節性。每個自然年的四季度都是“撈金”的“好日子”。例如2015年Q4,阿里營收、毛利潤分別達到創紀錄的345億和236億,毛利潤率達68%;而到了2016年Q1,營收、毛利潤分別達下滑到242億和146億,毛利潤率亦降至60%。
2016財年,阿里GMV、營收、毛利潤分別為3.09萬億、1010億和668億。變現率(營收/GMV)為3.3%(2015財年為3.1%),毛利潤相當于GMV的2.2%。
阿里的費用控制很令人玩味:2014年Q4以來,除了在2015年Q4猛砸66.4億銷售費用之外,各季度三項費用(產品、銷售、行政)之和“錨固”在80億元一線。
盡管四季度砸錢最多,但賺得也最多。2015年Q4,阿里營業利潤達124億,營業利潤率為36%。2016年Q1,營業利潤及營業利潤率分別跌到51億和21%,但較去同期有很大提高。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阿里已經“習慣性”地獲得投資收益并對凈利潤產生可觀影響。以阿里的體量、財力及投資項目之多,未來能夠獲取投資收益的項目不在少數,例如神州專車、新浪微博、樂視體育等等。#預計神州專車只是暫時轉由云峰投資#
不要小看阿里云
2016 年Q1,阿里云發布了22 個新產品、上線612 項新功能,取得營收10.7億,同比增長175%,付費用戶已超過50萬。2016財年(截至2016年3月31日),該業務營收達30.2億(折合4.68億美元)、同比增長138%。
云計算業務的重要意義不需多說,假如一家創業公司達到阿里云規模(年營收4.68億美元)和增速,估值怕是會炒到100億美元。但阿里云的收入只占營收的2%,或許會暫時被阿里的光環淹沒。
從財報數據來看,阿里非常清楚GMV的高速增長期已過,對策是開源節流增厚利潤并用賺到的錢發展投資和云計算等“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