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個國家的科學家花了11年的時間,花費30億美金,共同發表首個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如今,除了時間大大縮短外,測序成本下降至1000美元。而在英特爾看來,完成包括基因序列檢測、數據分析、疾病診斷,以及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在內的精準醫療的主要過程也許用不了24小時。
4月13日,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及互聯系統事業部總經理柏安娜(Diane M. Bryant)宣布,華大基因在阿里云計算平臺部署的服務產品BGI Online國內beta版本正式上線,BGI Online可以看做是基因行業的應用商店,可以為研究機構,藥廠和臨床實驗室等用戶,提供基因組學的數據和應用。
柏安娜向記者介紹,基于英特爾技術和阿里云在線服務,華大基因的相關測序應用可以在行業中更加便利的進行普及,從而為醫院分析患者基因數據提供更快捷的途徑。“我們希望的是在2020年,在24小時內完成對一個人的全部基因組測序。”柏安娜說。
去年10月,華大基因就已聯手英特爾和阿里云建立精準醫療開放云平臺Online項目,打造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生態圈。依托云的彈性優勢可以滿足醫學研究、疾病篩查及臨床診斷等不同應用場景對數據處理、存儲和傳輸的需求,大大縮短了醫學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獲取病人基因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并推進相關研究的時間。
華大基因首席科學官茅矛認為,現在做的健康身份認證或是移動醫療,還是最基礎的應用,比如掛號診療,并沒有把真正有用的科學含量和智慧元素加進去。”我們在DNA的基礎上結合環境和人的習慣,加上智能軟件的應用就能夠實現自我管控,從而減少就醫。就像現在有手機移動支付,未來這一定也是健康領域的發展方向。“
未來DNA基因信息很可能作為生物特征的識別,也就是有可能成為每個人的“生物身份證”。而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和進步,也將使得基因測序能夠進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應用領域。茅矛說:“在今天生物醫療領域,未來如果有大的飛躍,我認為是基于大數據的科學。大數據是非常令人振奮的。”
在英特爾IDF峰會現場,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尹燁也介紹了針對英特爾至強E5處理器進行了優化的BGIOnline基因計算一體機。
“借助此一體機,醫療機構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分析病患的基因數據,并找到致病的遺傳因素。與英特爾及阿里云的合作,使得華大基因精心打造的BGI Online獲得了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支持。”裁尹燁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現場記者表示,近期,華大將與復旦中山醫院展開合作,建立“中華精準醫學中心”部署該平臺,并計劃從第二季度開始,逐步部署到華大基因分布在全球的29家實驗室和數十家臨床聯合實驗室。
阿里云首席科學家章文嵩則對記者表示,生物信息與云計算技術的加速融合,必將進一步加快基因測序和解讀速度,不斷降低成本,讓基因測序和精準醫療在成為普惠科技服務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
基因編輯是一種能夠對目標基因組進行定點改造,從而對未知功能基因進行研究和基因治療的技術。近日,美國基因編輯龍頭企業Intellia診療公司、Editas醫藥接連上市,眼下這兩家公司研究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炙手可熱。A股上市公司中,安科生物、中源協和、北陸藥業、達安基因等多家先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