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曙光公司2014年1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為中點對折,5年前,也就是2009年底,曙光剛剛在成都建成國內第一家面向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為社會事業和企業管理提供服務的“城市云計算中心”,在國內首開建設大規模計算中心、變革城市管理模式的先河。
再往未來的方向對折,插上資本“翅膀”的中科曙光2015年一開年就發布了“數據中國”戰略:曙光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百個類似的“城市云中心”,構建一個覆蓋全國各行各業的數據平臺。用曙光總裁歷軍的話來說就是,城市云計算中心就是全國信息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曙光要做的,就是要構建這個系統上的神經元網絡,完善中國信息化的神經系統。
成都:數字夢開始的地方
10月15日,中科曙光“數據中國巡展”到達成都,回到了曙光致力于數字化中國“夢開始的地方”。
2009年成都市人民政府與中科曙光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年底就實現了國內第一個規?;?、商業化的云計算中心在成都高新區開機啟用。這是國內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的云計算中心,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個同時為政務應用和科學計算服務的城市云中心。曙光成都云計算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將成都市政府從繁雜的城市建設、運營及管理中解放了出來。
以電子政務為例,成都云計算中心“統一建設、集中管理、便捷服務”的云計算建設和服務模式,給政務服務轉型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徑和解決方案,促使云計算對電子政務傳統的建設與發展模式產生根本性變革,使政府管理服務從各自為政、相互封閉的運作方式向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互動和資源共享轉變。
截止2015年9月30日,成都電子政務云平臺上累計部署運行的政務應用達154項,服務的市級部門及單位達到71家。成都云計算中心作為國內首個商業化運營的云計算中心,已經邁入規?;图s化發展的新階段,成功領跑中國電子政務“云時代”。
百城:下一個目標
城市云在成都取得成功后,曙光公司將“企業投資、政府扶持、商業運營、產業聯動”的云計算建設運營模式和理念復制到更多地方。目前曙光已建設和覆蓋成都、無錫、包頭、宜昌、南京、哈爾濱、新疆、濟寧、鶴壁、邯鄲等十余個城市的城市云計算中心。就在不久前,濰坊也成為了這串名單的新的一員。
下一個階段性目標是百城。這正是曙光“數據中國”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曙光傳統IT硬件研發、生產、制造的領先優勢,同時大力將公司核心資源向云計算、大數據傾斜,形成以“云計算+大數據”的全新整體服務體系,在中國信息化發展大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城市云計算中心的建設中,曙光公司獲得了城市和行業內的大量數據,并完成了數百個私有云建設。隨著時間的推移,借助不同城市間的成功經驗、解決方案的借鑒和復制,中科曙光已成為行業內對政務應用理解最深,支撐智慧城市應用領域最寬的信息服務商。可以說,曙光用5年時間已經探索出一套安全、高效運行的云計算中心運行模式,為中國云計算產業的理論與機制創新、打造數字化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智慧:不只是城市名片
曙光公司首席運營官王正福介紹,城市云計算中心投入運行后,散落在城市各處的數據將不斷匯集到城市大數據平臺,最終形成人口、部門、組織等城市運營發展的綜合性數據庫。對這些數據庫的挖掘、分析既可以提供面向政府、企業、公眾的各種信息化服務,還能夠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
幾乎伴隨著城市云的興起,智慧城市越來越成為城市信息化發展的新名片。例如作為“國家級物聯網云計算中心”的曙光無錫云計算中心,已經成為為無錫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公共支撐的平臺。然而,城市云計算中心于智慧城市的建設而言,遠不止一張新名片那么簡單。
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城市運行更高效、城市更具競爭力、居民生活更幸福。城市云的貢獻除了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提供數字化和智能服務之外,更在于將一城建設成為一個融合、開放、創新的數字生態系統中的一員。百城甚至更多城市的“云”聯動,就能夠打破信息封閉化的藩籬,突破數據孤島,“預測一些未來”。誠如曙光公司總裁歷軍所說,只有大數據變得具有統計意義之后,未來才是智能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