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我們每天盯著故障,挨個分析逐一解決。說多了都是淚。”
這樣真誠又賣萌的話語出自UnitedStack有云產品副總裁袁冬博士之口。這家公司始終堅持產品和技術為主導的工程師文化,成立于2013年2月,是中國最專業的OpenStack開源云計算公司。
OpenStack大法好
OpenStack從誕生的那刻起,IT界就沒消停過。大佬們開始撕起來,開源鼻祖紅帽是其忠實擁護者,英特爾、IBM與惠普等也紛紛站隊支持,并設立OpenStack基金會,這讓比較成熟的由思杰公司統領的CloudStack地位有些尷尬。同樣是IaaS產品,待遇千差萬別。不過,OpenStack生態圈內的廠商都有各自的算盤,發布自己的商業版本,紛紛擾擾好不熱鬧。
不僅如此,OpenStack初創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冒起來,市場也在迅速整合。六月初,開源云IaaS市場中的兩家初創公司被收購:IBM買了Blue Box,思科則將Piston Cloud Computing收入囊中。
這些是否意味著OpenStack技術不給力,或者該市場正逐漸落入大型供應商的掌控中?恰恰相反,UnitedStack有云CMO張群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OpenStack這一創新的開源平臺技術已經在向大規模部署階段演進,所以廠商才會花重金收購,以填充并完善其云計算藍圖。”她表示,中國市場接下來應該不會發生OpenStack領域的收購。尤其是現在國家強調互聯網+與云計算戰略,鼓勵并扶持開源。
過去三年,OpenStack已經逐漸演變為一個成熟的、商品化的開源項目。在中國,大家對OpenStack的熱情高漲。袁冬從市場角度解析了OpenStack在國內特別吃香的原因。“國內IT起步較晚。隨著云的到來,中國企業真正有機會參與到IT基礎設施建中來。如果國外廠商認為OpenStack是一個技術延伸趨勢或者某個階段,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這簡直是制勝法寶,可以通過這個殺進企業級市場。”
作為中國OpenStack領域活躍的布道師與堅定的實踐者,UnitedStack掌舵人程輝曾經表示:“在中國,OpenStack已經開始在公有云、私有云領域贏得更多的市場空間。從全球市場看,中國有望成為僅次于美國第二大的OpenStack消費市場。”
互操作性惹煩惱
OpenStack雖然好,但企業用起來還是有些吃力。當然,有錢任性的大型企業,比如互聯網公司有彪悍的開發與運維團隊,基于原生OpenStack構建私有云平臺還可以接受,可對于人力財力稍顯不足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成本與技術含量就讓他們望而卻步了。
最關鍵的是,好不容易搭建起OpenStack平臺,在需要的時候無法自由遷移。所以,OpenStack互操作性飽受詬病。
袁冬表示,OpenStack基金會一直關注并引導OpenStack的發展方向。“為了避免生態的碎片化與破損性,確保OpenStack持續健康地發展,基金會認識到OpenStack必須成為云計算領域的一個標準。”
在2015年OpenStack Summit Keynote上,OpenStack基金會執行董事Jonathan Bryce宣布了全球第一批14家通過OpenStack基金會官方互操作性測試認證的廠商,包括惠普、IBM、紅帽、SUSE與VMware等。其中,UnitedStack是國內首個獲得此認證的OpenStack云服務商。這意味著UnitedStack的公有云、托管云與混合云等都成為了基金會官方認可的“OpenStack Powered”平臺。
帶有該標示的產品和云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套一致的核心服務,應用只需編寫一次即確保在全球的OpenStack公有云與私有云上運行。對云服務器提供商來說,官方認證促進了大家在OpenStack規范內開發與協作,能夠更好地促進OpenStack的發展。
UnitedStack是如何通過驗證的呢?袁冬表示,OpenStack基金會認為計算與存儲是目前云計算交付能力的核心。“基金會邀請我們參與驗證,將計算與存儲方面的200多個API一一測試。”他表示,“我們覺得這些都很基礎,在技術上沒有什么挑戰性。”
張群英補充:“其實這個認證還是有難度的,OpenStack基金會基于技術、對核心模塊的貢獻量、公司影響力與客戶認可度等衡量維度邀請廠商參與互操作性測試認證。”
這意味著要玩轉OpenStack,必須緊跟OpenStack基金會的步伐,貢獻OpenStack社區。
OpenStack基金會下一步會如何走?袁冬表示,后續可能會將網絡加入其中,那么整個IaaS就布局完成。“再往上邁向PaaS,比如文件共享與數據庫等也是可能的。”
UnitedStack如何做?
在那么多的云初創企業中,UnitedStack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那就是基于OpenStack的IaaS公司。
技術出身的袁冬一說起OpenStack就顯得有些興奮。“OpenStack只提供一種資源的交互方式,即一組組的API。你的資源可以來自任何形式與方式。所以虛擬化你可以用KVM、VMware,甚至Docker,存儲你可以用SAN、NAS,甚至分布式存儲。”他說,“OpenStack實際只做了一點事情,將更多剩余的空間留給所有人發揮。”
顯然,所有軟硬件廠商都能參與到OpenStack中來。比如EMC撰寫了一個驅動,將自己的SAN資源供給出來提供一個接口,它就順利融入OpenStack生態圈了。市場上有那么多的OpenStack供應商,光有API顯然不行,“作為一個靠譜的或者稱職的OpenStack供應商,需要解決用什么來提供計算資源的能力。”袁冬表示,“UnitedStack使用KVM做了很多事情。”
總結起來,UnitedStack的優勢體現在四大方面。一是進入OpenStack市場早,原始的技術積累與人才儲備足,二是在資源交互方面領先,三是監控平臺給力,四是后期運維穩定性高。
監控與運維也可以整合為一個,那就是商用平臺最后一公里。這兩個是給用戶交付高效穩定OpenStack環境的關鍵部分。尤其是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他們首先看SLA如何,壓力測試是否能通過,與IT系統集成度如何,滿足了這些條件,OpenStack才能獲得買單,真正落地在生產環境中跑起來。
而這些都對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這也是袁冬近幾個月來的工作重點。“軟硬件與周邊環境都會產生穩定性問題,過去可以通過我們監控預警性捕捉,然后使用人工干預或半自動的手段修正。”他表示,“比如磁盤故障問題雖然是偶發性的,但其波及范圍廣,解決起來步驟多又復雜。但這個問題必須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盡快解決。我們的目標是把這些要把所有意外都包含進去,針對情況、流程、響應機制進行分析,最終把系統引導到一個自動化的去解決這一問題的流程上來。”
未來潛力在哪?
從創立伊始,UnitedStack也經歷過磨人的戰略轉型。發展到現在,擁有員工接近100名,其中60位是研發人員,有20多家企業使用UnitedStack托管云。
OpenStack是UnitedStack最主要支持的開源項目,與此同時,UnitedStack也關注Ceph、Puppet等開源項目的發展。擁有一批在社區有相當知名度的工程師。在對Ceph社區的貢獻量上,袁冬曾經排到全球第20多名。“UnitedStack就是OpenStack黃埔軍校。”他表示,“產品與技術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袁冬不僅負責技術與產品,同時也是售前方案與項目經理,還與合作伙伴打交道。他告訴TechTarget中國,下半年的工作不僅是持續增強OpenStack的穩定性,還希望為IaaS與PaaS層提供對接工具,也就是應用層,針對大數據分析做一些轉化PaaS的功能模塊開發。
而在市場層面,UnitedStack主要聚焦在互聯網、IDC與傳統企業。這三大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不盡相同?;ヂ摼W對新技術的接受度較高,同時現金流充足,是UnitedStack的今天。國內IDC面臨云化挑戰,袁冬算了筆帳:“Top 30的IDC加起來大概有兩萬個左右的機柜。目前我們接觸到的想要云化的大概10%。那么就是2000個機柜包含的兩萬臺機器要云化,一臺機器一年一萬,一年就是兩億多人民幣的市場。”這是UnitedStack的明天。而傳統企業顯然也慢慢走向云化之路,這是UnitedStack的后天。
當然,那么大的市場需要攜手合作伙伴一起開發。袁冬坦言:“我們自己將IaaS完全準備好了就全力開展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尤其是傳統企業市場沒有渠道就是自己作死。”所以,在業務線上,UnitedStack會與國內神州數碼等合作,還有上游硬件廠商戴爾與浪潮等。
接下來,UnitedStack將在產品化、標準化與可交付性方面努力。從產品的橫向維度努力,參與到整個OpenStack生態圈運作。
100是天花板?
一直以來,業內人士認為OpenStack成功的商用案例少,并且規模小。UnitedStack的客戶托管的云也是幾十臺,還沒有上百臺。“在我們所有的項目中,100就是一個窗戶紙。這同時也是個門檻,門內門外的客戶思維方式完全不一樣。我們希望能扎實做好幾十臺的規模,積累后找到一個爆發點,拿下上百甚至上千臺的規模。”袁冬表示。
在過去12個月中此起彼伏的OpenStack企業被大型IT公司收購的現象證明,OpenStack市場已經步入整合的快車道,并且開始真正走向成熟。技術突出、社區影響力大、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強的OpenStack企業將會脫穎而出,希望UnitedStack這樣的國產企業也能夠在中國云市場占據重要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