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阿里云很快就不會感到“孤單”了。
通過騰訊云內部人士,筆者獲取準確消息,經過近半年的籌劃和準備,騰訊云北美數據中心將于近期開放。騰訊云登陸北美,到底是欲與阿里云會戰,還是另有玄機?筆者試著抽絲剝繭,一層一層的展開來看看。
去北美時機成熟嗎?
時機成熟嗎?這顯然是個問題。
3月4日,先是阿里云宣布開放其在北美的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位于美國硅谷,這是繼杭州、青島、北京、香港、深圳之后,阿里云在全球的第6個數據中心。隨后,阿里云登陸北美的消息被渲染成中國公有云服務“出海”,其意義甚至拿來與微軟云和亞馬遜AWS入華相提并論。
其實,隨著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開發者的眼光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國內,開始布局海外市場,對全球數據的同步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從云服務業務的角度看,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正在蓬勃發展,海外市場,尤其是成熟的北美市場是業務走出國門的首選。這需要,本土的云服務提供商在北美提供本地化的支持。盡管,北美是微軟和亞馬遜的家門口,但顯然對于國內企業來說,中國本土的服務商更值得信任。據我了解,一些 騰訊云的客戶有些已經開設了北美的分公司,這更需要本地的服務網絡覆蓋。這似乎已經不是時機的問題,而是迫在眉睫。
其次,北美是檢驗云計算能力的最佳舞臺,這里不僅是微軟和亞馬遜的大本營,更有谷歌、IBM這樣在云計算版圖中表現優秀的公司,甚至阿里云也進來攪局,一定程度上,北美本地用戶的接受度代表了一個云計算公司在用戶層面的認可度。騰訊云,在國內的業務漸趨成熟,下一步到更大的舞臺拓展成熟的北美用戶,這似乎也不是時機的問題,而是時候到了!
一步步分析下來,可以說騰訊云進軍北美,時機確實到了,但是對于騰訊云自身來講,架構是否支持海外市場的拓展呢?
去北美海外架構支持嗎?
首先先從騰訊云在國內數據中心的能力說起。
今年1月,筆者有幸參觀了騰訊位于天津的數據中心。在2008年投入建設,2010年正式投入運行的天津騰訊數據中心,共計8萬平方米,約20萬臺服務器,是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
在這里,能夠體會到騰訊云的最新的能力。比如騰訊第三代數據中心,完全由騰訊標準定制的微模塊構成。每一個模塊都由12個微模塊所構成。騰訊的每一個微模塊僅僅占地15平方米,但卻相當于原來傳統意義的一個數據中心。在供電方面,騰訊第三代數據中心采用的高壓直流供電模式完全替代了傳統的UPS,高密度的整機架,一臺相當于80臺服務器。
由此可見,在技術上騰訊云已經完全具備了向外擴展的基礎。那么海外架構的情況呢?
2014年7月,騰訊云開放了其在香港的數據中心,這也是騰訊云的出海第一站。騰訊云在香港的數據中心采用國際BGP線路,主要提供面向亞太市場的香港主機和面向歐美地區的美國主機。至此,香港成為了騰訊業務拓展至全球的重要陣地。
目前,騰訊云在香港已運營大半年,這種本地化的感受獲取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在香港騰訊云不僅僅提供云技術產品,也會結合客戶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和優質的整體解決方案。這種嘗試,給騰訊云在其他海外市場提供本地化服務,積累了經驗。
好吧,寫到這,一切的基礎和架構已經具備,那么問題來了,騰訊云去北美,到底要干什么?
去北美騰訊云到底要什么?
其實,因為騰訊自己的QQ和微信等業務需要,騰訊早在2011年就在北美建立了機房。據了解,這個機房已經為北美用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服務。該數據中心也發揮了騰訊大公司全平臺服務的優勢,與北美多家運營商互聯,減少在網絡中轉中出現時間延遲和故障問題,服務范圍覆蓋整個北美洲。
換句話說,經過騰訊公司多年的運營,和騰訊云新的數據中心運營理念,數據中心開放不過是只欠東風而已。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坐等以上的分析成為現實。那么,騰訊云進軍北美又有什么意義呢?
首先,在Gartner有關云計算競爭力的魔力象限中,亞馬遜AWS和微軟是唯一位列LEDERS象限的公司,他們是北美成長起來的企業,他們培育起來的北美用戶,是云服務最佳的試金石。
其次,作為中國互聯網公司拓展海外業務的跳臺,騰訊云能夠做到用戶在哪,數據中心就在哪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大膽預測,北美開放之后,歐洲、南美和中東都可能成為騰訊云的下一站。
最后說一句,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云計算作為整個國家戰略落地的重要手段,中國的公有云服務商,就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推向海外市場的跳板,珍惜這樣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