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摘錄信息要點:
1.云絡科技提出了OaaS(Operation as a Service運維即服務)概念,它提供的服務覆蓋了從最開始的咨詢到后續的整個運維,可以根據企業在不同階段發展的需求做出調整,基本上屬于整個運維過程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2.目前他們服務面向的對象包括電子商務、游戲、社交網絡、新媒體、門戶網站和手機應用等,但是團隊至少需要3臺或者以上的服務器。
3.目前其客戶在200家左右,合作伙伴包括Amazon云、阿里云、網宿和藍汛等IDC和CDN提供商。
云計算將互聯網企業的很多環節變成一種服務,于是出現了Iaas、PaaS、SaaS等新興服務。而很多企業必有的運營維護部分,也正在被更高效的方式變革,這也就有了OaaS(Operation as a Service運維即服務)這種概念。
對于目前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來說,一般絕大部分的技術力量基本都集中在開發部門,系統運維管理的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匱乏。開發工作由于項目的階段性特點一般只需一段時間的工作,但是運維管理則需要時時刻刻不間斷的工作。初級運維工程師比較難以勝任,而資深運維工程師不僅比較難找并且人力成本會比較高,培養一個完整的24X7小時的運維管理團隊所付出的成本對很多中小型公司來說可能比較難以承擔。
云絡科技想要解決的就是類似的這些問題,項目的idea本身來自創始人在擔任土豆網CTO時遇到的問題。它由兩位老外(美國人)于5年前在上海創立,CEO Steve Mushero曾擔任土豆網的CTO,COO James Eron則是畢博中國的高級經理。它提供的服務覆蓋了從最開始的咨詢到后續的整個運維,比方說前期的硬件選型、架構設計和構建以及后期的服務器體檢、云服務搭建以及數據遷移等,所有服務提供7*24全天候的深度監控和管理,并且可以根據企業在不同階段發展的需求做出調整,基本上屬于整個運維過程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據云絡團隊介紹,普通公司的運維部門對服務器的監控項大約有20-30項,而它們目前已能提供近300項監控服務。
通過規模化讓運維成本降低,這是這種一站式解決方案最大的優勢,也可以說是云計算的特點之一,它可以讓一些沒有能力的初創型企業獲得比較專業的運維服務。目前他們服務面向的對象包括電子商務、游戲、社交網絡、新媒體、門戶網站和手機應用等,但是團隊至少需要3臺或者以上的服務器。
不過5年前在國內做這方面創業會比現在要困難許多,那時候大家對云計算的認知都非常淺,并且由于是兩位美國人在國內創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也就不足為怪。團隊跟我說,2008年Steve與James在衡山路的星巴克喝咖啡時有了聯合創業的想法,但由于不熟悉國內的法律等各方面環境,在公司注冊過程中吃了不少苦頭,經常會遇到雇傭和語言文化交流方面的問題,并且還遇到過很多用了服務但不給錢的客戶。
另外就是那時的大環境讓開展這方面的業務非常困難,對此他們采取的策略是先為國外進入中國的企業提供服務,由于他們對中國市場也不了解,相對來說更愿意相信由老外創立的公司提供的服務。逐漸開始反向拓展,為進入國外市場的國內互聯網企業提供服務,到現在才開始加大對國內一般客戶的拓展。
但即使這樣,這5年來獲得的客戶,主要還是通過投資人和老客戶的介紹。團隊告訴我主要原因在于其銷售的對象必須是高層,因為只有高層才能看到他們服務的價值。如果直接去和IT或者運維人員談,基本會遭到拒絕,他們會擔心這種服務會搶掉他們的飯碗,以及失去了拿供應商紅包的機會。目前其客戶在200家左右,合作伙伴包括Amazon云、阿里云、網宿和藍汛等IDC和CDN提供商。
在美國,Amazon云基本處于主導地位,創始團隊認為其原因在于它提供了最基本的基礎材料——基礎架構,現在復雜的云生態系統都是基于該架構。從短期來看,為響應客戶應用程序要求,通過公司的物理服務器并對服務器進行管理可以實現云服務升級,從iCloud到Dropbox都類似,但Amazon云系統已經將美國人日常云計算體驗都記錄了下來,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這點而已。
而對于國內的云計算市場,他們的看法是,雖然許多中國公司仍然像多年前的美國公司一樣購買屬于自己的服務器,但中國的發展路徑會像美國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公司會選擇云服務器去進行云存儲和云計算服務。而Amazon及其它外資公司之所以還沒有進入中國云計算領域,是因為中國對外資企業的數據中心法規限制及特殊的許可限制。隨著行業的發展,這些挑戰不會減少。因此,外國公司在中國云計算生態系統中不會成為主導力量。但是,將會有更多的外國公司投資于中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
目前云絡的團隊接近90人,其中來自全球各地的老外員工占了近40%,其天使投資人為500startups等,目前正在進行A輪融資,接下來可能會向新加坡等地發展,與其模式類似的項目比較少,國外比較相似的有RackSpace,但還是有一定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