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大數據,已經成為一場所有企業都在參與的IT新商業革命。傳統產業借此向互聯網高科技轉型,科技企業則兩手抓,既實現自己的轉型,同時也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商機。
華為就是其中之一。9月2日-3日,在上海舉辦的2013HCC華為云計算大會上可以看到,華為經過四年的云計算探索,正在試圖破局。
突圍:有所為有所不為
今年是華為第四屆云計算大會,自從2010年發布云計算戰略,正式跨入云計算領域之后,華為每年的云計算大會(HCC)都在向外界傳遞一個理念:開放,創新,合作共贏。
“過去一直是西方領路,現在華為要參與領路了。”任正非曾這樣說,他希望華為在云平臺、云業務上趕超業界領先廠商。有業界人士稱,這是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的里程碑。
任正非的愿望很美好,但現實卻很骨感。云計算,所有科技企業都在談,所有人都在摸索。但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并不容易。一年多之后,華為通過構建云計算平臺、推動業務與應用云化,構筑起了協作發展的產業生態鏈。
在HCC2011上,華為發布了“云帆計劃2012”,明確了云計算三大戰略。為了發揮端到端的整合優勢和快速反應能力,滿足用戶全面的“云” 需求,華為在該次大會上正式宣布成立IT產品線。經過3年的努力,華為在IT市場上已經駛入發展快車道。據華為企業業務BG CEO徐文偉介紹,截至今年8月,華為在全球成功部署了330多個數據中心,其中70多個為云數據中心,與全球260多個云計算客戶共同發掘云的商業價值。華為還在過去的一年中交付了全球規模最大、應用場景最復雜的10萬并發規模的桌面云項目。
在此次華為云計算大會上,華為介紹了其企業業務的最新業績:存儲在中國區的發貨套數排名第一;2013年上半年華為服務器出貨量躍居中國前三。華為公司同時表示,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服務器、存儲、數據中心網絡、云操作系統等基礎產品。
在云存儲領域,9月2日,華為與中央電視臺達成的戰略合作,華為為央視提供的云存儲系統節能可以達到60%-80%,是目前最為綠色節能的媒資存儲系統。
華為不僅與央視合作,其實華為自己的云計算中心就是一個真實的桌面云案例。上萬名工程師的桌邊已經沒有了笨重的電腦主機,一部部個人電腦的主機已經“連”到了大型服務器上,每個人可以移動辦公,在不同終端顯示器上,輸入自己的賬號密碼,就像在使用的主機一樣,連壁紙都是自己設置的那個,使用功能完全一樣。據悉,華為公司把分散的主機并成“云狀態”后,CPU芯片的利用率提高了16倍,不僅節省設備投資,運營維護甚至電費開銷都大大縮減了。華為自己的云解決方案就是一個真實案例,很多客戶都前往參觀。
“華為一直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策略,現在華為已經擁有1000多家解決方案合作伙伴,4400多家渠道和服務合作伙伴。”徐文偉說。
運計算:萬人投入
云計算對華為而言,意義更不同凡響,因為肩負著華為轉型的重任。從2011年開始,華為已經明確了未來的三大業務方向:運營商網絡BG、企業網BG和消費者BG。
在此戰略下,2011年華為成立了運營商網絡業務、企業業務、終端業務和其他業務四大業務運營中心,分別設置各自的經營管理團隊(EMT),其中企業業務被寄予厚望。
在華為的三大業務線中,企業網市場被認為是具有巨大的潛力的未來成長領域。“全球IT企業市場空間有1萬億美元,華為可參與的市場有1000億美元,海外市場規模更大”,華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如此說道。
從2011年開始,華為投入超過1萬人構筑IT能力,在美國、加拿大、歐洲、俄羅斯等研究所開展IT技術領域的能力布局,與業界頂尖的科研院校展開合作。
談到未來的出擊方向,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表示,IT產業是一個開放的產業,華為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聚焦在面向未來的云計算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包括服務器、存儲、數據中心網絡、云操作系統以及云管理等基礎產品。同時華為堅持開放合作的戰略,致力于與各個行業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提供創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企業的數字化重構提供差異化、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則表示,華為非常重視聯手合作伙伴,積極推動全球云計算落地,華為重視構建開放的生態鏈,不會與合作伙伴、客戶競爭。華為會聚焦于基礎設備,其他的面向行業與伙伴一起去開發。另一方面,華為非常重視軟件,認為今后軟件是競爭的關鍵,存儲設備90%是做軟件的,硬件不用擔心。
破局之道:務實
2013HCC華為云計算大會上,華為和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也達成了一項戰略合作:共同建設上海中心BIM云。這也是中國第一朵BIM云。
所謂BIM云,其實就是在大樓里面設置云計算中心,借助華為云平臺、同時基于實踐、整合資源,以期建立“上海中心”信息化基礎設施,成為上海智慧商務示范社區。僅僅一年時間,IBM在華就召開了22場智慧城市的討論會,與超過100名城市領導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并與20多個城市和部分部委簽訂了合作意向。而此次華為與上海中心的BIM中心則比。
據稱,此次BIM云工程也會帶動包括傳統工程生命周期、建設等方面的變革,從施工、原料選購等方面都由BIM云管理,借助華為云平臺,整合各方資源。
云計算、大數據是未來的方向,這已經無須多言。但正因為涉及太多數據,云安全、信息安全,正是最需要考慮的因素。今年5月,微軟Azure云計算中心也是借助了世紀互聯的共同運營,才能落地中國。
外國公司在華經營數據業務,歷來非常敏感。微軟的云計算平臺,雖然并不如谷歌、Amazon,但微軟最大的能力就是,它能落地中國。如中國電子學會的專家劉汝林所說,為了讓Azure落地,微軟解決了一系列問題,包括數據主權、數據安全、運營模式等,最終符合了中國政府的要求才算合格。目前,很多政府、企業都在押寶云計算,各地的云計算建設都在上馬。比如上海市政府在2010年就啟動了云海計劃,投資5億元專項資金來做,并與15家企業成立了云海聯盟。云計算建設蜂擁而上,甚至已經成為有些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如何才能讓云計算建設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
據微軟委托第三方機構做的一份《云的經濟學》報告中提到,云計算必須要遵循三個經濟規律:第一,云計算供應方必須達到一定的級別,才能夠體現出電力成本降低的優勢,電力成本是云計算中心非常大的一部分;第二,只有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硬件和基礎設施的成本優勢才能體現出來;第三,只有達到一定規模并在管理方面具有深厚經驗的時候,才能夠體現出人力成本優勢。如《云的經濟學》中所言,電力成本將是云計算成敗的關鍵。
華為離IBM的智慧地球,在境界上還有距離,挑戰IBM也并非易事,但華為的務實以及與中國各地政府的良好合作或許是其破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