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這個被熱炒的概念開始落地。9月2日,上海市政府與華為簽署合作協議,華為將為上海市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建立中國第一朵BIM云 (建筑信息模型)。雙方的契合點是基于智慧城市的新型商務中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項BIM云工程帶動了傳統工程周期和建設等方面的變革,將大幅提高效率。
業內人士認為,這項合作預示著智慧城市建設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將為包括華為、IBM、中國電信在內的運營商和IT企業帶來新一輪的產業機遇。
國內首朵“BIM云”落地
在上海市陸家嘴核心區,正在建設的上海中心大廈規劃高度達632米,與以往摩天大樓不同的是,上海中心在建設中,與華為一起打造了中國第一朵服務工程建設的BIM云。
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上海中心大廈酒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建平表示,上海中心BIM云是一個虛擬的“上海中心”,將在大樓內部設置云計算中心,借助華為云平臺來建立信息化基礎設施,包括樓宇智能控制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開發商通過可視化的立體展示管理建筑,從設計、材料采購、建造到建成后的運營。可以說BIM是建筑的一份電子檔案,正在引起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維等領域的革命。
顧建平舉例說,上海中心的外墻共有141塊墻板,每塊重達600到800公斤,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工程實施。但是采用BIM后,在BIM的智能化管理下,只需要16到18個安裝工人,每3天就能完成一層的搭建。
此外,上海中心還與華為合作,建立網絡、社交和移動的智慧商務解決方案,服務于上海中心的智能社區建設目標。
IT企業重點部署云計算
記者了解到,2010年,華為開始進軍云計算。去年,華為正式宣布成立IT產品線,全線布局云計算領域,與Intel、IBM、中國聯通等300多家企業建立了產業鏈合作關系,聯手出擊云計算市場。
云計算的落地僅僅是華為開拓企業業務的重要一環。華為企業業務BG總裁徐文偉透露,預計今年企業業務收入將增長40%至27億美元。到2017年,華為的目標是企業業務收入超過100億美元。而去年,華為這一領域的收入僅為19億美元,占整體收入的5%。
云計算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企業布局的重頭戲。今年7月,包括阿里巴巴、華為等在內的10余家企業通過工信部審查,獲得了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牌照。
公開數據顯示,2005年~2012年,我國IDC市場規模增長了6倍,年均增長率超過30%。2012年我國IDC基礎業務規模達到137.2億元,同比增長20%,IDC增值業務規模達到73.3億元,同比增長29.7%。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也認為,更多個性化體驗和創新應用成為拉動云計算的驅動力,未來個人用戶的手機和平板智能終端都會鏈接到云上來。他預計,未來5年,車聯網、智慧醫療等數據分析的需求將增長43%以上。
未來,隨著地方政府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的提速,以及電信業對民資的進一步開放,越來越多的IT企業將加入到“云計算”部署的大潮中。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比運營商,一些民營的IT企業具備更多不同類型產品接入的優勢。“對于技術發展、客戶需求的反應它們也更迅速。云計算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于服務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