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正在強有力地驅動著數據集成的增長,但是頗感意外的是65%的集成工作卻仍舊是本地化的,這一觀點出自Lance Speck,他是某公司集成總經理。這樣看來似乎云計算變成了自定制代碼的救命稻草。那么事實是不是這個樣子呢?
過去十年中,很多人喜歡自己構建笨重的自定制代碼,但是在轉移向云端的時候,就得打破已有的集成和基礎架構,這樣一來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要怎么來實現?可能你會覺得,我們不可能再去構建一次,因為完全就是一團亂麻,或者說現在肯定不考慮這么做。但是現在我們要想想如何以可擴展的方式來構建,而且至少未來十年可能會有哪些發展和變化。這本身而言也是一種開放性話題。
去年Gartner魔力象限中的數據集成工具中,很多廠商被排除在外,2009年,Talend成為第一個出現在魔力象限中開源數據集成廠商。自此之后就再也沒有增加新的廠商。這期間, 像Sybase、Pitney Bowes Business Insight、ETI和Open Text這樣國外的主流數據集成解決方案提供者都落馬,原因也各有不同。
最顯著的變化是:元數據管理功能;數據集成風格范圍的變化;數據質量交互能力……再者,在這個領域也發生了很多其并購,比如SAP2007年收購Business Objects,去年收購Sybase。
魔力象限中的廠商數量的減少也和他們不能和市場需求趨勢吻合有關系,比如多重數據交付風格,更加豐富的元數據管理等等。那些仍存在于象限中企業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比如,IBM、Informatica、Oracle和SAP都立足領導象限。
隨著云計算架構落地,中間件集成挑戰出現。在云應用集成的早期階段,所謂的以集成為中心的云計算,以“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或者“集成平臺即服務(iPaaS)”為主,包括了廣泛的中間件服務,對于成功的云集成奏效。但是iPaaS云集成也有其自身的獨特挑戰,尤其是安全和數據處理問題,在云工作中也會繼續保持這種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