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容器技術將在剛剛到來的新一年中繼續重塑IT面貌;這里我們將一同了解接下來即將真實出現的幾項重要征兆。目前幾乎每一款主流IT產品都要么直接采用容器技術、要么內置容器支持能力,而容器也將在剛剛到來的新一年中繼續重塑IT面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容器技術以及圍繞其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如何通過六種關鍵性方式在2016年中進一步影響IT事務。
我們將看到更多實驗性項目
這些實驗性項目除了將容器機制引入其此前從未涉足的領域之外,同時也是為了找到更多進一步改進容器技術本身的可行途徑。
以CoreOS、RancherOS以及其它各類基于云的容器服務為代表的相關項目都是容器技術陣營中積極而且富有成效的嘗試。VMware公司的原有虛擬機模型已經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容器,工作人員亦在思考如何利用容器技術對自己的產品線進行補充。
實驗工作的下一個階段可能在于解決容器的協作問題,甚至有可能利用unikernels等新型技術成果取代容器。這些全新方案承諾帶來較現有容器技術更為出色的隔離水平與執行效率,且針對每款應用選擇可定制的成本設計。
容器技術將由內而外重塑Windows——是的,Windows
事實上,利用容器技術對Windows進行重塑所指的主要是微軟公司實施的一系列新舉措,而軟件帝國顯然已經意識到蘊藏在容器技術中的巨大潛能。
我們已經對將容器技術引入Windows Server的可能性做出評估,包括Docker與微軟Hyper-V容器兩大關鍵性因素。這項技術將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一同亮相的還將有面向Nano Server的容器方案。Windows Server的容器化及高度模塊化版本將帶來無數可能性,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微軟方面希望此類方案能夠全面依托于由其本地及遠程數據中心構成的混合Azure Service Fabric實現。
容器支持能力將成為執行標準
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順利享受容器技術帶來的便利。而對于很多軟件技術來說,對容器的支持將成為一種必需而非強化方向或者選項。需要強調的是,對容器的支持本身并不足以作為企業創新工作的證明。事實上,利用容器完成創造性成果的標準已經相當之高,而且相信在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
各容器相關開放社區將面臨考驗
縱觀2015年,容器技術最為重要的一大發展在于已經有多個組織開始推動容器方案的開發與應用:開放容器倡議與云原生計算基金會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ClusterHQ公司(Flocker的開發商,同時也是以上兩大社區的參與方)聯合創始人兼CTO Luke Marsden認為,這將允許開發人員更為積極地投身到容器工作當中:“作為一個社區驅動型技術項目——而非由營銷預算推動——能夠真正吸引到開發人員參與的容器項目將得以在快速發展的容器生態系統中發展成為執行標準。”
其中的難點在于,準確判斷各參與團隊到底真正做出了貢獻,還是僅僅表達出良好的愿望卻拿不出理想的成果。他們需要證明這項技術的力量及其潛在的多樣化發展空間,而非僅僅成為又一場企業IT未來控制權爭奪戰的沖突平臺。
我們將迎來更多更出色的必需工具選項
容器技術帶給人們的新鮮感受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如今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打造出面向編排應用的先進工具,從而輕松實現自查、監控、調試、部署以及管理。
這項工作將變得愈發重要,而且要求我們通過微服務架構將更多基礎設施遷移至容器當中并進行資源分發。盡管各第三方廠商已經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我們仍然面對著一個很難徹底解決的課題:待解決的問題中哪些可以交由第三方實現,而哪些應該以核心技術姿態交付?
我們將繼續討論哪些負載應該由容器打理、而哪些不該
關于這場激烈的爭論,最直觀的例子當數Docker——目前已知容器技術領域中的實質性執行標準。
在發展之初,人們激烈爭論哪些乃至多少工作負載是由Docker憑借其自身組件處理的,又有多少應該由第三方方案處理。Docker的“內置電池,但支持更換”方案正是針對這個問題而出臺——具體來講,其配備原生功能,但同時亦通過開放API的方式允許使用者替換掉不適合自己的功能組件。
然而容器技術在更為廣泛的使用場景當中被打包成了服務的形式,這意味著會存在更多隱藏在引擎蓋下的功能——那些主張采用極簡容器技術方案的用戶們顯然對此不太滿意。畢竟容器出現的初衷在于利用輕量級、高速運行環境取代已經臃腫不堪的傳統虛擬機系統。當然,我們也希望容器技術社區不要忘記自己的出發點,從而讓容器繼續保持鮮明的自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