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對云計算毫無興趣的人把云計算看成是《回到未來》式的計算模式的翻版,即開著老爺車回到70年代那個“分時系統”全盛時期,遠程租用過剩的計算資源。那時候,客戶可以購買計算機的CPU時間,聯網時間以及磁盤空間,并為使用某些特殊軟件,如Model204(高性能數據庫管理系統,以位圖索引技術聞名)而支付額外費用(Model204有將近40年的商用歷史)。
這些人認為現在與當初相比,技術上的挑戰并沒有本質的變化,分布計算被更充分的應用了。而用戶從這種計算模式中獲得的好處,也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分時系統的用戶與托管大量高性能計算機的數據中心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他們只需要花費少量的成本就能訪問相當大規模的資源。
而對云計算抱有完全不同態度的另一類人,也被稱作Cloudista,他們將云計算當做網絡技術的福音,認為過去的技術屬于過去,現在的云計算技術與過去相比有很大不同。他們堅持認為,與過去相比,目前的網絡帶寬擴大了很多,客戶掌管著他們自己的網絡,個人電腦或移動設備就能夠處理相當規模的本地運算。而且,用戶群體相當繁雜。在上世紀70年代,能夠使用分時系統的用戶都是政府機構或相當有資本的大型企業,總共也就數千個而已。
相反,2011年一個遠程大型機的典型代表—iTunes,就擁有多達2億用戶。美國四分之一的成人在使用手機應用程序,其中很多程序是依賴于云服務的。Cloudista們認為,云計算的消費化所造就的經濟規模和運算性能,是上世紀70年代無法想象的。
NIST的云計算項目是這樣表述的:“云計算模式承諾為IT帶來巨大的靈活性,同時幫助企業節約大量成本。”另外,NIST還將“快速廣域網”作為了三個云計算所需技術之首(其余兩個技術分別是快速服務器以及高性能虛擬化標準硬件設備)。NIST的觀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同時也間接的符合了網絡工程的未來發展目標。
蘋果最近發布了iCloud云服務,與Google的Chromebook一樣,蘋果同樣相信,企業遲早都會登上云計算這條大船。而目前云計算所面臨的只是一些長期存在的爭議話題,因此我在下面列出了網絡技術人員比較感興趣或比較在意的趨勢。
1、WAN功能設置
遲早企業中會有某些員工甚至某些部門希望嘗試連接到市面上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云計算服務。而企業的網絡人員要比以往更關注廣域網線路和設置問題,而這不僅僅是指網絡帶寬。
2、與位置無關的計算
位置獨立計算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但是現在上百萬的企業員工都能夠親身體驗到根據這種理念開發的技術了。很自然,員工們都希望他們所購買使用的軟件能夠實現隨時隨地辦公的功能。而對于大型跨國企業來說,這種應用也面臨著相應的挑戰。
3、規模和可靠性預期增強
同步內容的概念已經出現很久了。大約20年前這個概念就作為個人信息管理(PIM)軟件的一部分而出現在市場上。而云技術中,這個概念的規模和預期效果都大幅提升了。同步的內容不再僅限于幾百行的文本內容(比如聯絡簿),甚至數以TB計的數據都可以進行可靠的同步。而云計算服務所帶來的正常運行時間的極大增加以及功能增強,在某些領域可能會導致本地資源管理出現問題,甚至影響某些IT從業人員的職業生涯。
4、故障點增多
為了應用云服務而進行的網絡升級或拓撲結構改變,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故障點,而每個故障點可能影響的用戶量也可能增加。
5、災難恢復計劃和風險評估需要重新制定
對于云計算的依賴將導致企業災難恢復計劃過時,必須重新進行修訂,同時企業的風險評估也會產生變化。有些風險水平可能會降低,比如對企業部分數據進行云備份可以實現一定級別的離線安全,而原先這在企業內部并不容易實現。另外,停電導致的企業某個部門甚至整個企業的業務停止,也是以前可能考慮不周全的。
6、同步很重要
像iCloud所提供的文件級同步功能相對簡單,也是所有云服務供應商都能夠提供的通用型功能,而有一些同步功能卻并不這么簡單。同步失敗會嚴重損害備份的完整性,而由此引發的錯誤可能需要數天時間才會被發現,甚至數個月后才被發現。
7、升級和遷移的一致性
雖然有些云服務供應商可能會給客戶一些配置管理服務方面的權利,但是大部分服務供應商并不提供這種服務。因此,內部的項目協調,測試計劃以及培訓預算等都要實現計劃好,避免新服務對于業務的沖擊。
8、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在公司的財務狀態中,不同的租賃服務有著不同的屬性,而且不同公司對租賃費用也有不同的規定。而將購買IT固定資產的費用用來租賃IT服務,并不是所有領導層都能理解的。
代價
Cloudista們認為他們正在推動一種不需要過多管理的計算模式,但是這種模式也會給IT行業帶來其它改變,IT從業人員需要面對和解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問題。網管們可能要比以往更多的關注企業之外的問題,如安全性可靠性等,而不像以往僅僅只關注企業網絡內部的問題,而這樣做需要耗費與以往一樣甚至更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