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摘錄信息要點:信息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到2014年,移動安全、巨量計算、云端計算、社交網絡、大數據、物聯網等這些話題會依然火熱。
前些日子,賽門鐵克(Symantec)發布了2014年信息安全與管理趨勢的十大預測。而在今年備受關注的移動安全、巨量數據、云端計算、社交網絡等議題,在明年熱度依然不減。
大數據沖擊時代即將到來
IDC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新建立和復制的信息量已經超過40ZB,是2012年的12倍,許多公司也預計他們的資料將在一年內以60%到70%的增幅進行增長。信息量的飛速增長帶來了巨量數據技術和服務市場的繁榮發展,也加速推動了資安技術朝向智慧化、工具化發展的趨勢。通過對龐大信息的快速處理和分析,能夠更好的識別和發現那些復雜的資安威脅,以及他們的攻擊目標,為企業提供安全預警、抵御這些資安威脅。
未來數據中心將發生根本性變革
未來的數據中心將與今天大不相同:異構和分布式數據中心、無處不在的訊息和工作負載、共享資源、硬件與軟件的抽象、混合云端交付等等。此外,數據中心架構上的變化也可能會帶來新的資安漏洞和隱憂。因此,2014年將會看到更多企業提出新的需求并主動部署新的解決方案以保證其整體系統的穩定性、靈活性和可靠性,以及獲得更全面的管理能力。從而使IT能真正幫助企業保證核心業務持續穩定運行,甚至推動新的業務模式發展。
物聯網帶來的新挑戰
資安研究人員已經證實了針對智能電視、醫療設備和監控攝影機的攻擊。先前曾經見到嬰兒監視器被網絡黑客攻擊,此外,在以色列,一條主隧道的交通被黑客切斷,據報導,兩起攻擊事件均是黑客通過監控攝影系統進入計算機系統造成。主要的軟件供貨商已經知道了如何通知用戶,以及如何為用戶修補漏洞等解決措施,但是對于那些安裝了小型網絡應用程序的公司來說,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即將面臨的資安問題。這些嵌入式系統不僅容易受到攻擊,而且缺乏發現漏洞并及時通知用戶和企業的途徑,而且他們缺乏簡易的終端用戶操作方案來修復這些新的漏洞。因此,物聯網時代企業應該采用更多樣化的網絡應用,同時部署有效的安全解決方案,同樣地,消費者也需要相應地提升資安意識。
數據過于分散的困擾
隨著越來越多的移動裝置進入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去追蹤并管理儲存在不同裝置中的數據成為擾人的難題之一。通常人們認為數據比裝置本身重要許多,所以大家往往會嘗試在多平臺之間進行數據備份,以確保在裝置丟失或被盜時能夠尋回數據,然而這樣瑣碎的處理方法卻使得消費者更易接觸到網絡威脅,因為很多數據備份和共享工具都是在網絡上進行。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人們將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管理自己的多種裝置。
企業應用程序商店將普及
到2014年,手機應用程序商店下載量將超過700億次。越來越多的企業允許員工通過自己的應用程序來完成日常工作,到2014年,將會有許多企業通過私有的應用商店向員工提供移動應用程序。此外,也將看到更多的企業關注應用程序封裝,這樣企業可以選擇任何想要使用的應用程序,不需要自行創造,且既安全又便利,只需要交給IT人員給應用程序加上”資安軟件”保護即可。
太相信網絡應用程序
今年有一個移動應用程序,它能夠為用戶在Instagram上的分享文章獲得更多的”贊”,但是使用者必需向俄羅斯的某些人交出登錄名和密碼,竟有超過10萬人認為這么做沒有任何問題。我們相信移動裝置及其上運行的各種應用程序會讓生活變得更好,但是事實并非完全如此,2014年,會有更多不法之徒利用人們這種普遍的心理,為非作歹。
多重身份驗證成主流
“如何證明你是你自己?”這個看似很奇怪的問題已經在網絡世界中引發討論。在2014年預計會看到更多更復雜的身份認證形式,例如基于風險的行為分析和用戶分析,之前在iPhone中引入生物識別技術可以說只是小試牛刀。賽門鐵克認為在短時間內,生物識別技術還不會成為主流,因為這其中涉及一些生物特征數據的儲存和隱私問題。目前來看,多條件的身份認證將成為主流,密碼將不再成為驗證身份的唯一形式。
社交網站依舊是網絡詐騙、數據竊取的溫床
過去,人們往往認為如果搬到一個新小區居住,那么原來的一切麻煩都會隨之消失,但是這種情況在社交網絡世界中則不會成立。因為任何吸引用戶的社交網絡都會同時吸引網絡詐騙者和不法之徒。如果用戶覺得這些新網站上只有他們自己及其好友,那么他們可能會遭遇巨大的意外。在此不妨讓給你一個提醒:如果某些事聽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那么它幾乎可以肯定是一個騙局。不管你在網絡上身居何處,也不管你以何種方式連接到網絡,都請使用合適的安全解決方案來保護自己。
3D打印技術將為網絡犯罪提供另一種可能
隨著3D打印(3D Printing)技術越來越普及而且更加實用,預計網絡犯罪者會看準這個領域引用3D打印技術制造盜版,同時,有價值的設計圖稿將成為網絡犯罪的目標對象。
更積極的保護私人訊息
隱私問題在2013年的新聞頭條中隨處可見,這為大眾消費者和企業敲響了警鐘:我們共享了大量的個人信息,每天都有人在收集這些信息,可能是你的醫生,房產顧問,也可能是社交網絡。因此有望看到”隱私保護”成為資安產品的一個”功能”。此外,還會看到用戶重新開始在社交網絡上使用別名和假名來保護個人隱私,而這部分會由青少年開始發起,因為他們真的很在意個人隱私,而且不僅限于他們父母關注的領域。因此,更多人將選擇新興的,甚至小眾的社交網站,從而與其好友在不暴露個人身份的情況下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