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調研機構IHS的分析報告顯示:預計到2018年,網絡攝像頭的出貨量將超過7400萬,市場規模逾10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增長最為迅猛。
在“互聯網+”的模式驅動下,“硬件+智能化”已成為視訊監控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尤其是在安防監控這塊,從Google 的Dropcam 到百度的i耳目、 360的小水滴智能攝像頭、小米的小蟻攝像頭,這些互聯網大企業早已經拓展其在視訊領域的布局。
但是,目前監控行業中仍有一大部分企業屬于傳統硬件商,這批企業在互聯網基因上的欠缺使其“互聯網化”的轉型就顯得尤為艱難。在互聯網+大潮的侵襲下,用戶對硬件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攝像頭企業的利潤空間、發展前景越來越窄,其轉型愿望尤為迫切。
“安眼智能視頻SAAS平臺”則是通過永久免費的云監控平臺,幫助傳統硬件商大幅降低研發周期及成本,實現互聯網的轉型升級。
對于用戶而言,云攝像頭強在哪?
沈修平:通俗來講我們可以理解傳統攝像頭的特點是安全,傳統的攝像頭買來只是安全的屬性,如果通過和我們平臺合作,對消費者來說,買來的是云攝像機,它就有了更多的屬性。
對商戶而言我有管理屬性,實際上就是可視化的管理工具,它能分析這些數據,實現云的管理,管理效率的提升,對商戶、店鋪的整個領域而言是管理的革命。對他們來說,傳統的管理很多年了,但一直沒有有效的工具,ERP對制造業有幫助,可視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對于家庭是娛樂屬性,可以記錄孩子大事小事的過程或者是即時通訊。未來可以想象很多,就像手機一樣,這個終端賣給你,買一個山寨手機的話,可能實現打電話,其他的體驗不好,現在買蘋果手機,上面有任何應用都可以實現,我們也希望這個東西嫁接到攝像頭領域,你買的不僅是一個攝像頭,里面有很多功能的嫁接,比如說人臉識別、防摔倒這個功能都可以用。
和騰訊云合作,出發點是又什么?
“騰訊云作為國內BAT的巨頭,能為初創企業提供一個大型的平臺支撐。”
劉冬冬:我們現在目前所處的行業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因為整個安防企業是不懂互聯網的,也沒有做億萬級別平臺的能力。我們是既有過億萬級別平臺的構架能力也有安防的經驗。
但我們的團隊是跨業團隊,是創業公司,剛開始不可能把兜里的一兩個億投過去做機房的基礎建設,這樣對創業公司是的成本。為了快速發展,就必須把自己的業務做輕,把我們的速度加快,高峰期的時候就靠我們的合作伙伴,比如騰訊云,提供很多資源支持、硬件支持。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快實現更多的彈性擴展,同時保證比較低的成本。
另外,這樣的構架是給大型平臺用的,我們用于安防領域,能做得更加靈活,可以讓平臺有千萬級的彈性能力,高發期也不需要專門花時間建一個機房給,只需要用他們的技術資源即可。騰訊在全國有400個機房,我們只調用他們的資源,靠我們的平臺實現更多的功能擴展、業務擴展,更多落地監控層面的行業、硬件,端到端的方案,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讓我們和互聯網、安防企業更緊密的合作。
除了提供接入平臺外,還有什么?
劉冬冬:硬件底層的系統IOS開源化,整機的互聯網化由端到端來做。二是我們平臺化了很多功能,包括協議到混合云存儲,混合云監控框架,包括動態碼流技術,基于平臺做了很多對接的算法功能的擴展。我們在APP做了開源,希望通過不同的產品包,讓用戶實現更多、更快的轉型,后續我們會快速的開放我們行業的應用。
我們覺得攝像頭未來可以實現互聯網的算法應用,雖然現在算法還很少,只有一些人臉識別、客流分析,但我們有上千萬的視頻在這兒,各種開發的涌入會產生很多的算法,可以做更多的應用比如,手勢識別、語音、語義識別,這個時候攝像頭就是我們的眼睛,安眼平臺就是他的大腦。
小結
由互聯網公司領頭帶動的網絡攝像頭的興起與發展,讓傳統硬件廠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壓力。如何實現快速的互聯網升級與改造,借助一個懂行的平臺是一條捷徑。合作共贏模式在互聯網行業中正常不過,但是當你把自己作為眼睛呈現出去的時候,不要忘了自己到底是誰的眼睛,你的大腦或許并不是支撐你存在的平臺,而是你平臺后面的大老虎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