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云計算服務性質的不同,可以將云計算區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有人認為,公有云部署具備更好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而支持私人云的人則認為該方法更加安全而且便于的控制,那么到底誰才是云計算的最終歸宿呢?
目前來看,絕大多數人認為云計算的最終形態是公有云。但目前在云計算部署和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問題與隱憂也幾乎都與公有云相關。而且在投入資金上公有云明顯大于私有云,但就長遠來看公有云的成本又遠遠低于私有云。一些大企業或者集團還比較好選擇,因為一般比較大的企業會有自己的數據中心,無論是構建私有云平臺還是公有云平臺相對來說都比較輕松。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想少投入的話當然是選擇公有云服務平臺,但其中涉及到數據安全問題,同樣馬虎不得。因為私有云的構建僅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能夠對安全性和服務質量達到有效控制。一些方面來說“私有”意味著專有使用和內部使用,相對“公有”的共享方式更讓人滿意。對一些擔憂公有云的企業,私有云是一個好的方案。實施私有云也可節省大筆費用。
就目前來看相對比起來私有云種種優勢都強于公有云,但是公有云依舊是一種不可忽視的云發展趨勢。隨著公有云安全性等核心問題的解決,最終目標是私有云盡可能移到公有云。有人說私有云是轉向公有云的第一步。也有人一面倒的認為私有云才是云計算的發展方向,未來的云將是各類型的私有云的集合體。企業更愿意在這兩種云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從而達到想要的目標。
公有云與私有云之間通過維護不同的技術形式搭建起了橋梁,公有云正在證明它的價值吸引新的用戶,混合云構架也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根據現在的情況而言多種云架構將會長時間的存在。企業更需要的是對自己的相關業務進行詳細的分析,選擇符合自身需要的云服務方式。
其實在本質上,一個有效云是高度自動化和受管制的環境,只能夠給用戶提供一套固定的設備和性能。當組織試圖滿足每個利益相關人的獨特需求時,云環境的有效性就會迅速消失。
在云計算建設里,不單設備和性能是有限的,應用也同樣會被強勢調離,以便計算資源能夠視需要得到重新使用。對于許多機構,這個概念可能有點難以理解,因為在他們機構中,應用似乎在失去有用性很久之后仍在消耗計算資源。這個概念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很難理解,這就是我們只看到那么點私有云的原因。最終,專家們會看到現在許多重大云問題將在未來幾年得到解決。舉個例子,云廠商正積極克服數據所有地的問題。因此,某種形式的資格認定可能最終會確認出能夠提供可證實數據所有地和保護操作的云提供商。
未來可能會產生更大范圍的云,每個都能提供不同的設備,并滿足用戶更多的苛刻要求。同時別忘了,不管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或者混合云,都以其各自的優勢服務不同的用戶,滿足客戶的要求同時更是對云計算在各方面的完善。云計算的問題將得到快速解決,能夠更好的服務客戶,為大家帶來便利才是最根本的!所有我們完全可以不注重云計算的形式,我們只看能給我們帶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