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全球IP通信聯盟旗下媒體)8月19日訊(上海)
利用云計算,用戶能夠共享資源,遠程執行任務。在IT服務或軟件公司的幫助下,用戶連接至一個遠程數據中心,而本地PC或服務器不再承擔工作。這意味著繁重的計算任務轉交給了專用數據中心。
從低碳的角度來看,這并非壞事。相比散布的單個服務器,數據中心的能源利用率要高得多。不過數據中心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許多公司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計算設施,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例如,軟件和IT服務供應商不遺余力地把自己打造成環保供應商,因為提高能效可以幫企業節約大筆資金。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云計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能源排放。據清潔技術市場調研機構Pike Research報道,若采用云計算,到202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能源支出將減少38%。碳排放披露項目(CDP)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遷移至云的美國公司每年就可以節省能源成本123億,減少碳排放8570萬噸,這相當于2億桶石油所排放出的碳總量,足以為570萬汽車持續供能一年。
雖然云計算在環保方面貢獻杰出,但卻帶來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出于安全考慮,企業往往不愿將數據和計算交付給遠程供應商。另一方面,全球氣候變化也削弱了云計算的吸引力。
來自英國政府辦公室的“前瞻計劃”對未來20到80年內的重大事件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預測。其最新公布的國際氣候變化報告指出了云計算的一個重大漏洞。由于數據中心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選址在英國又相對昂貴,所以數據中心逐步遷至境外。于是,數據中心更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
報告指出,數據存儲設備屢遭洪水的侵襲。2009年,沃達豐(Vodafone)位于土耳其的數據中心受山洪暴發影響,當地部分網絡中斷。同年8月,莫拉克臺風來襲,大量降雨導致河流暴漲,引發海底土石流。受臺風影響,臺灣海域9條通信電纜系統相繼發生中斷。臺灣,中國大陸,香港等東南亞地區的通信服務均受影響。
報告進一步指出,超過95%的全球通信流量由長達100萬公里的海底光纖電纜控制。海平面上升增加了電纜設施被淹的風險,也影響到了海床的穩定性,使電纜更易受損。
為了減緩氣候變化,我們一直在努力。然而,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常常無能為力。諷刺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功臣——云計算,到頭來可能淪落為氣候變化的受難者。( By Pete Foster,Vicky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