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處不在,已經成為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這是掛在阿里云首頁上的一句話。
近年來,不管是互聯網企業跨界,還是傳統的工業企業轉型,各公司對于“云+”的前景都有自己的考量與布局。而在傳統工業領域,對工業云高地的搶占意味著傳統工業模式正面臨著顛覆,同時也打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試想在工業領域,當使用者打開工業應用商店,里面就會有監視、分析能耗的應用,也有分析整條生產線的應用,或者是監控某臺設備位置和狀況的應用等等。而你只需要用智能手機或是平板等終端就可以實現使用與控制。
隨著西門子、GE、施耐德以及霍尼韋爾等眾多企業紛紛著眼搶占工業數據,搭建工業云平臺,上述場景的到來也將指日可待。
技術催熟市場
工業云的發展離不開現階段物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
傳統的互聯網用戶是有意識地主動與網站發生交互行為之后留下行為信息。但是物聯網卻能在“任何時候”完成信息的搜集。也就是說,未來會產生更多的終端并不是需要用戶去互動,而是實現自動地、智能地直接為人服務。
基于上述技術的成熟與使用,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即可實現在工業現場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生產設備——這便是工業物聯網。
作為工業云的重要支撐之一,工業物聯網為工業云提供了可以拓展且可以同工業生產行為深度融合的服務支撐模式。
與消費領域的云平臺不同,作為一種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云不應該只是一個買賣工業商品的平臺,而應該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化制造服務生態模式,并跟整個生態系統相結合。
以商飛C919大飛機為例,在其研制過程中,從設計到制造,再到試飛,這幾大環節形成了飛機的全生命周期。不同環節需要不同部門的協同,機體供應商、系統供應商、零件及材料供應商、航空公司、試航機構都在協同范圍之內。協同過程中需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協作效率,縮短研制周期,提高研制質量。
而商飛的云平臺則順利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王文捷曾表示,飛機屬于極端復雜的工業產品,研制周期長,研制過程復雜,民用飛機對安全性、數據的準確有效性以及整個研制流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的要求都非常高。基于這個研制模式,我們對工業云平臺提出了要求,要建立統一的網絡環境和數據源。
“不同于傳統的工業企業通過交付設備換取收益,在向工業4.0進發的今天,為了更好地服務最終用戶與機械設備制造商(OEM),企業不僅要將設備售出,還要保證設備的績效,即通過確保交付設備的生產能力來換取收益。”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工廠數字化服務總監李漓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
新樣式的工業技術渴求新的技術平臺,而市場空間也就此間孕育。
GE預計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市場全球規模將達到2250億美元,其中1250億美元來自軟件,1000億美元來自軟件平臺與操作系統,遠高于消費互聯網9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這意味著工業互聯網的價值會很快超過消費互聯網,為工業企業在效率及創新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
“成為一家數字公司”
巨大的市場空間正在呈現,一場關于云端的版圖“暗戰”也正在工業領域拉開帷幕。GE、西門子、KUKA等全球工業巨頭們都在抓緊布局工業云平臺。
世界上第一個工業云平臺Predix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在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第二個平臺MindSphere是德國西門子公司基于工業4.0理念建立,在2016年4月開放。此外,亞馬遜打造的AWSIoT物聯網云平臺,頂級機器人制造商之一KUKA和Infosys聯手開發的針對企業工業4.0解決方案的軟件平臺,也是不能忽視的主要工業云平臺。
表面上看,全球工業巨頭都對工業云平臺趨之若鶩,熱鬧背后,是都想在工業物聯網領域下出一盤大棋的野心。與之相關的布局,甚至要回溯至數年前。大型工業集團的電氣化和自動化實力自然無需贅言,但在企業內部,軟硬件的邊界也在變得越來越模糊,通過收購工業軟件公司、融合進原有業務,完整的數字化版圖逐漸形成。
每一家工業企業都要成為一家數字公司,這是GE對未來的看法。GE同時希望,Predix能成為這些數字公司的駐足之地。GE在2012年開始大力投入大數據,2015年9月GE將原來的軟件與IT職能合并,在全球成立數字集團。GE數字集團的成立標志著GE開始加速轉型進程,構建公司的數字工業能力。
GE加大推廣APP開發的力度。2016年在上海開設了數字創新工坊,加大對工業APP開發的扶持,從而孵化完整的生態群。據GEVPBeenaAmmanath介紹,截至2016年底,Predix平臺上已有100多個工業APP可供使用。
霍尼韋爾全球最高增長地區總裁沈達理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控制閥到傳感器再到溫控器,霍尼韋爾已經開始進行物聯網的布局,并計劃通過創新、合作或者并購讓霍尼韋爾變身成互聯工業企業。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不同的企業正在試圖化解企業與工業云平臺之間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比如,羅克韋爾自動化采取反向的做法,首先專注在制造業本身,有了這些基礎架構和來自生產現場的數據之后再去實現設備、機器和企業三個層級的數據應用,并且在各層級都有相應的云平臺。
基于和羅克韋爾自動化同樣貼著企業走的戰略考慮,西門子也是從底往上做,即從設備層開始,從工廠里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車輛上的傳感器到燃氣輪機、樓宇以及醫療設備。
“不過目前來看,行業巨無霸從自身產業鏈切入逐步蔓延擴散開是比較成型的模式。”徠斯機器人公司前高級經理屠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而在這方面,多年深耕工業垂直領域的GE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做工業互聯網不是簡單地做互聯網,未來能夠在工業云平臺取勝的關鍵就在于橫向互聯網技術的開發與縱向垂直領域的結合——既要有橫向的互聯網技術,也需要工業垂直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