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教材、粉筆正被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取代——揚州教育:告別“老三樣” 跑出“+”速度
“當堂測試結果很快就能顯示出來,可以立即針對分層情況進行講解。”“上課的情況可以自動錄成視頻,傳到網上教研平臺,供專家和其他教師評課。”在談到“互聯網+”給自己教學帶來的便利時,江蘇省揚州市文津中學的教師們興奮地告訴記者。
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筆,這種延續了上百年的教學“老三樣”,如今,在揚州中小學課堂上,正在被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信息化手段滲透、融入改變。
作為全國信息化試點城市,揚州市探索借助互聯網改變傳統的教育發展方式,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城鄉學校網上結對共建和打造本土化的優質資源體系,加快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跑出了教育現代化的“+”速度。
數字校園:實現三個全覆蓋
“以前,全市進行校本教研評估,申報材料得占用一個房間,需要200人用時2個月。現在,基本實現無紙化,只需50多人在20天內就能完成。”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華介紹說,“互聯網+”校本教研讓課堂觀察邁進數字化時代,校本教研從經驗走向科學。
傳統的教研活動中,你一言我一語的研討不易被記錄,一些細小的動態的關鍵性指標不容易為人捕捉。
揚州教育人用了10年時間,開發建立了“中小學校本教研星級學校評估平臺”,研究出利用網絡平臺中可預設、可調節的各類專門化觀察量表,采用行為編碼在聽課過程中采集“教”與“學”的表現性數據信息,通過后臺計算與圖形化處理后,為評估結論提供客觀的量化素材依據,實現了科學的課堂診斷。
變化不止于教研,更大的變化在教學。揚州市電教化館副館長吳必昌用了三個“全覆蓋”來形容全市校園的變化:寬帶網絡全覆蓋、教學應用全覆蓋、管理應用全覆蓋。
目前,揚州所有教師通過電子備課平臺、網絡教研平臺備課、上課、布置批閱作業和開展教學研討。所有學生不僅通過全市4000多個研究性學習網站進行研究性學習,還可以在家里或學校選擇網絡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全市中小學辦公無紙化率,教學及教科研管理、學籍管理等計算機聯網管理覆蓋率,教師業務檔案網上動態生成率等都在98%以上。
以中考網上招生改革為例,今年揚州市區高中招生首次啟用網上招生市場,僅3個半小時即完成原來需要兩天才能完成的市場招生。揚州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趙云告訴記者:“除了高效,網上市場招生的優點還有透明、公正、規范以及節約成本。”
“區域整體推進,是我們的法寶。”揚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衛剛一語道破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天機”,“自2006年起,我市將數字化校園創建目標任務列入一年一度的市委、市政府關注民生1號文件中,并統一分解到各縣市,成為政府下達的硬任務。”
網上結對:城鄉同上一堂課
目前,傳統的城鄉交流是線下運作,比如把優秀教師派到薄弱學校,成本很高,見效很慢,而且穩定性不夠。城鄉學校網上結對,則成為拉平城鄉教育差距的一列“高鐵”。
江都區吳橋中學地處革命老區吳橋鎮,作為一所普通的農村初中,無論在師資和生源結構上都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2011年,該校與文津中學結成對子學校。如今,借助微格教室、視頻會議室等技術手段,吳橋中學的學生可以同步觀看文津中學的課堂,并進行實時互動交流,實現了異地同上一節課。
“除了教學,我認為城鄉結對還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學校‘教有余而研不足’的問題。”文津中學副校長邵伯春說。
借助城鄉結對,吳橋中學的教師可以登錄“文津中學網絡教研空間”,參與集體備課、在線評課、專題研討三個平臺,求得文津中學“四導四學”的真經。
作為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文津中學這個基于網絡的“四導四學”模式,讓吳橋中學的教學質量實現質的飛躍。今年,吳橋中學申報成為江蘇省物理課程基地,這是江都區首家創建成功的省初中課程基地。
“高鐵”的高速安全運行,是一整套制度在發揮作用。吳必昌說,為了保證城鄉結對的效果,主要建立了四個機制:溝通協調機制、雙向選擇機制、過程管理機制、考評獎勵機制。借助完備高效的制度,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微格教室、網絡平臺、QQ、微信等多種方式,管理團隊、教師、學生等多個攜手發展的共同體不斷涌現。
目前,揚州市共有城鄉網上結對學校118組,結對學??倲颠_416所,結對實現100%全覆蓋。
大數據:用新技術“定格”傳統與特色
今年5月,趙華制作的一條揚州中學的形象宣傳微信,在5天內就突破了10萬次的點擊量。6月,他又用易企秀制作了一個化學考前指導的微課,短短幾天時間點擊量就突破2.2萬次。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趙華認為這秘訣說來也很簡單——用現代的語言講述傳統的故事。
傳統的故事是什么?揚州教育人認為,對于教育而言,就是能夠體現揚州本土特色的教育資源。
2014年3月,揚州市教育局推出首批“微課”視頻,內容涉及高三年級的9門學科。高三學生可以登錄揚州微課網和“揚州微課”微信平臺收看高三名師剖析重難點。
經過一年多的打造,如今揚州微課網已覆蓋職業教育、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所有年級段,每到中高考、模擬考試、小高考等重要時間節點,市教研室就會牽頭組織省、市級名師為全市學子免費提供熱點試題名師精講、拓展課程等微視頻。
除了“小”故事,一部內涵更加豐富的“大”故事集已經初步形成——
“名師在線”資源庫中,組織全市特級教師在網上開展了包括師德、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教學技能、實踐、教育科研等方面內容的專題講學300多節,為教師專業提升“加油”。
“課改在線”資源庫里,有新課改示范課360余節,通過網絡供全市中小學教師學習借鑒,充分發揮了骨干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的示范作用。
“除了這些,‘網上同步課程’、教師‘在線進修’、‘揚州教育講壇’等也是互聯網在揚州教育的成功運用。”揚州市教育局局長夏正祥說,“用新技術講好揚州的教育故事,是‘互聯網+’教育的必然要求,將助力揚州教育加速邁向優質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