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旨在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一時間,云計算、云服務行業更加熱鬧非凡。
從全球市場來看,云計算產業還處在方興未艾的起步階段,相對傳統服務器,云服務器在穩定性、運行速度、成本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更勝一籌,云計算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云計算產業初具規模,國內重點企業在云計算領域也已擁有一定專利布局,在專利申請數量上已超過美國,但核心專利與國外競爭對手如IBM、微軟等還存在一定差距。
“2015年春運火車票銷售平臺12306網站75%的查詢流量部署在‘阿里云’平臺,新浪云SAE、百度云BAE也已經支撐了大量互聯網應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電學發明審查部審查員田冰向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介紹,目前,云計算平臺已經成為新興互聯網應用運行平臺的重要選擇。
田冰通過在中國專利文摘數據庫、德溫特世界專利文摘數據庫進行專利檢索發現,截至2015年2月5日,全球范圍內源自中國的云計算技術專利申請量為7161件,而源自美國的專利申請量為6576件,全球相關專利申請總量為3.1979萬件。
“近年來,我國云計算技術專利與國外專利布局趨勢一致,在2009年進入快速增長期。2011年,在全球范圍內,源于我國的云計算技術年專利申請量開始反超美國。目前,無論是源于我國的專利申請總量,還是專利公開數量,我國均位居世界第一。”田冰介紹。
“目前,我國云計算基礎產品、大規模云計算操作系統等技術已取得顯著進步,國內企業如浪潮、曙光、華為、中興通訊、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企業在產品、技術、平臺等方面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優勢。”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代理人孫寶海向本報記者介紹。
盡管我國近年來云計算行業發展迅猛,專利數量占優,但北京冠和權律師事務所律師朱健也指出,我國該行業整體技術實力仍然偏弱,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相比尚存很大差距。
“CPU虛擬化技術薄弱、云平臺架構創新不足、云存儲底層支撐架構缺乏等,這都是制約我國云計算發展的核心技術瓶頸。今后該領域研發的主攻方向仍將集中在互聯網建設、數據安全性、數據存儲和交換性等領域。而各大服務商競爭的焦點也將集中在云計算服務的可靠性、簡便性和精準性等方面。”朱健向本報記者介紹。
“掣肘我國云計算發展的因素還包括技術的可靠性與標準化。云計算平臺發展時間較短,該技術本身尚存缺陷;幾家云平臺供應商幾乎各自為戰,使用自己獨有的運行環境、編程語言;各類應用在云平臺之間遷移難度的加大,增加了用戶在選擇云平臺時的顧慮。”田冰介紹,目前,我國云計算技術專利數量領先,但專利分散,主要企業的專利數量均只有幾十件,這與幾大企業的市場表現以及研發投入并不相符。
“除了在云計算平臺軟件、云存儲系統、大數據挖掘分析等領域加強研發投入之外,我國還應加快推進云計算標準體系建設,制定云計算服務質量、安全、應用遷移以及數據存儲和管理、平臺接口等方面標準,研究制定基于云計算平臺的數據安全、涉密信息系統保密技術防護和管理、違法信息技術管控等標準。”孫寶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