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說的人多,但做實事的人少。榮之聯董事長王東輝認為,現在正是企業轉向云計算、大數據的最好時機,不要等到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再轉型,那就太晚了。
以2011年上市為新的契機,北京榮之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之聯)在不斷進行業務擴張的同時,把戰略重點從以前的企業數據中心慢慢轉移到云計算和企業IT服務、大數據和物聯網、生物云、自主可控替代四大業務領域。在榮之聯董事長王東輝看來,這種轉變是企業定位和業務范圍持續進化的必然選擇。云計算與大數據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榮之聯必須適應這一趨勢,實現業務新的飛躍。
轉型是順勢而為
榮之聯目前的業務主要是上文提及的四大領域。這些業務是圍繞“云、物、移、大、智”展開的,也是當前IT市場發展的主流。“云計算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說的人多,但做實事的人少。雖然各地建了很多‘云數據中心’,但實際可運行的項目很少。”王東輝告訴記者,“現在正是轉向云計算、大數據的最好時機,不要等到公司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再轉型,那就太晚了。”
王東輝每年都會花大量時間去國內外各地考察,按他自己的話說是“學習新趨勢”。在云計算時代,最深刻的變革是IT交付方式變了,以前企業客戶要自建IT基礎架構,但現在只要租用云服務即可。舉例來說,華大基因在美國收購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幾乎所有的業務,包括辦公、ERP、數據交付等都已經在云上運行。“云是必然的趨勢。所有人都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這是業務轉型的前提。”王東輝表示。
榮之聯是一家上市公司,保持每年30%的業務增長對王東輝來說也是不小的壓力。為了實現這一既定目標,王東輝必須讓公司的業務布局更具前瞻性,為公司未來3~5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打算,而云計算、大數據就是未來榮之聯新的業務增長點。
以大數據業務為例,以前,榮之聯只是為大數據提供底層的支撐系統。但是2011年上市以后,榮之聯改變了策略,轉為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自己開發大數據的相關產品和方案,另一方面加大收購的力度,不斷擴充大數據業務。
榮之聯是國內領先的企業IT集成和服務提供商。不過,云計算也給榮之聯帶來了極大沖擊。對此,王東輝有清醒的認識:“云計算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相對于全球市場來說,中國市場相對獨立,我們還有時間調整自己,跟上云計算發展的節奏。在實現業務轉型后,我們可以更好地聚焦企業級客戶的需求,為它們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客戶對于我們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和服務能力的提升給予了充分肯定,增強了與我們合作的信心。”隨著業務線的擴張,榮之聯的人員也迅速增加至當前的1600人。
2014年是國產化替代浪潮風起云涌的一年。榮之聯一直在發展自有品牌。借國產化替代之春風,榮之聯有更多機會在一些新興領域打造自己的產品,比如云資源管理、云存儲、云盤等,這既響應了國家自主可控的號召,也可以讓榮之聯積累更多經驗,為企業級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
混合云再等三五年
云計算、大數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IT廠商爭奪的新焦點??梢灶A見,未來在云計算、大數據領域又會出現眾人爭過獨木橋的景象。早就開始在云計算、大數據市場布局的榮之聯將如何凸顯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呢?
“在當前的云計算市場上,僅憑‘真干還是假干’這一條就可以將眾多市場競爭的參與者區別開。”王東輝表示,“我們對云計算舍得投入,真抓實干,關注的是那些真正想從云計算中獲益的企業級客戶。它們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愿意進行長期投入。”
在消費互聯網市場上,中國企業已經完成了從模仿到自主創新的轉變,甚至在全球市場上也不遜于那些國外巨頭。但是在企業級市場上卻是另一番景象,中外廠商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F階段,王東輝并沒有把競爭對手看得那么重要,反而是看到很多企業和用戶面臨云計算、大數據的挑戰而沒有積極行動起來,這讓他有點著急。
具體到云計算項目的落地,目前榮之聯遇到最多的項目還是私有云。已經踏上云計算之旅的企業用戶可以分成以下三類:大部分的用戶已經完成了IT系統的虛擬化,它們現在想建立一個云管理平臺,實現IT資源管理的自動化,并向云的自助式服務模式轉變;還有一部分大型企業用戶考慮到集約化,將云計算平臺用于開發和測試環境,比如電信運營商;目前只有極少數的企業用戶提出了明確要求,將云計算平臺用于生產系統。
“當前,在中國企業客戶中,混合云的需求還沒有出現,因為在中國能滿足企業客戶需求的公有云幾乎沒有。”王東輝表示,“不過,混合云畢竟是大勢所趨,所以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做好私有云項目,因為它可以為企業帶來收入,滿足當前業務發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關注公有云的發展,與客戶、公有云服務商保持密切溝通。未來3~5年,混合云將在企業市場上逐漸成熟起來。”
實際上,榮之聯通過它的客戶,比如華大基因,也與像阿里云、亞馬遜AWS這樣的公有云服務商有過親密接觸。
混合云顧名思義,要解決私有云與公有云連接和交互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系統集成和服務商能發揮什么樣的積極作用呢?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云計算的出現,特別是云將IT變成一種服務進行交付,這對于集成商原來做的產品集成工作來說是一個巨大沖擊,而云平臺完全可以取代企業自建的IT基礎設施,對于一個想向服務轉型的集成商來說,未來可以減少投入在IT底層基礎架構方面的精力;另一方面,混合云的實施對于上層軟件,特別是與業務和應用密切相關的軟件、咨詢、服務等要求更高,這給集成商的轉型指明了一條道路。
不過,王東輝也指出,中國的國情比較特殊,中國企業自身的IT技能較差,在轉向云計算平臺后,云平臺的監測、使用、管理等還會借助系統集成和服務商的力量。不過對于集成商來說,從以前賣機器到現在賣服務是水到渠成、不可逆轉的一種轉變了。
以后,傳統的系統集成和服務商就要扮演“云經紀人”這個角色。在云計算時代,一個服務提供商能夠立足的根本是優秀的人才和豐富的經驗和技能。
數據最重要
在大數據方面,榮之聯的發展道路可以劃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大數據的技術入手,注重大數據工具的引入和開發。在這個階段,榮之聯先后與永攀科技等國內外的大數據公司合作,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第二個階段,也就是近兩年,王東輝清楚地認識到,大數據成敗的關鍵不是工具或產品,而是數據本身。“依靠大量人力的生意不是好生意,依靠大量機器的生意才是好生意。做流程不是好生意,做數據才是好生意。”王東輝分析說。
正是遵循這樣一個思路,榮之聯最近兩年在大數據領域展開了新的收購,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泰合佳通和車網互聯。
在傳統行業,比如生物領域,榮之聯與華大基因有數年的合作,積累的數據達數十PB。泰合佳通在移動通信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可為用戶提供移動通信行業系統平臺開發服務、終端軟硬件產品、網絡咨詢設計和優化服務。車網互聯的長項在于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可向車輛或其他移動對象提供遠程管理信息服務解決方案。
上述收購不僅讓榮之聯實現了業務的橫向擴張,而且為深入開展大數據業務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車網互聯的后臺,榮之聯通過Hadoop平臺進行數據分析。泰合佳通可以提供移動用戶上網行為分析數據。這些數據就是榮之聯開拓大數據業務的本錢。
在大數據方面,榮之聯做的另一件事就是降低大數據工具的應用門檻。大數據的技術門檻較高,一個公司內部可能只有少數幾個人會用大數據工具。榮之聯的目標是通過自身的努力,讓公司所有的技術人員都會使用大數據工具,這樣就不會因為人的變動而影響整個公司發展的步調。
談到公司2015年的發展計劃,王東輝表示,保持30%左右的業績增長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還要在云計算、大數據兩個領域實現業務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