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不僅將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打造信息產業新業態,更將為“新常態”下的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注入新動力。步入爆發增長階段的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融合發展,也將激發信息消費的創新空間。
云計算頂層設計布局深入,政務和民生領域率先推進
云計算被視為繼微型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IT革命。在我國,自2010年10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將云計算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之后,云計算產業便持續獲得政策利好,頂層設計布局不斷完善。
2011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批準總額高達15億元的專項資金支持云計算示范應用,首批資金下撥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5個試點城市的15個示范項目;2012年,《“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物聯網和云計算工程作為20項重點工程之一。
進入2014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發展云計算保持高度熱情,云計算頂層設計走向深入。6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和科技部等4部門組織實施2014年云計算重大工程,力圖通過專項突破云計算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滿足市場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加強公共云計算服務能力建設;工信部正式啟動云計算“十三五”規劃,將重點培育龍頭企業,打造云計算產業鏈;11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措施,提出積極支持云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催生基于云計算的在線研發設計、教育醫療、智能制造等新業態在疾病防治、災害預防、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
在政府力推下,電子政務和民生領域正成為云計算普及的前沿陣地。瑞銀證券日前發布的產業鏈調研顯示,目前國內政府部門對云計算抱有非常高的熱情,多個省市已開始將云計算應用到電子政務以及交通和醫療等民生領域。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等權威機構預測,政企信息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在未來幾年內達到500億元。
云計算融入“新常態”,成經濟結構調整抓手
習近平主席近期在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時表示,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已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隨著互聯網步入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3.0”時代,其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社會創新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發明顯。
首先,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增速較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產能過剩是經濟發展滯緩的重要原因。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說,“大力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將有利于解決投資分散、重復建設、產能過剩、資源整合不均和建設缺乏協同等很多問題。”
其次,各地云計算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涌現帶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國建設大型數據中心的省市已超過28個。在此過程中,運營商以寬帶、IDC資源為基礎的“云+網”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目前中國電信在全國建設了超過330個數據中心,占全國50%以上的份額,是國內數據中心資源最豐富的擁有者。同時,其還以內蒙、貴州兩大云數據中心集群以及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四大云資源池,形成了“4+2”云數據中心布局。
此外,各方投資涌入不斷擴大我國云計算產業的全球影響力。受政策驅動,云計算產業正吸引互聯網、運營商以及手機廠商等自發性進入,與亞馬遜、IBM等世界巨頭同場競技。在信息安全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當下,國產替代成為本土企業發展的機遇。金山軟件近日便宣布了“All-In云服務”戰略,稱未來3-5年間將向云計算業務投10億美元。
新一輪創業潮涌現,安全與服務需求考驗云計算綜合能力
如今,國家正力促信息消費和民資發展,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由此激發了中國企業信息化、網絡化熱情,引領新一輪創業潮。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支持云計算關鍵技術研發和重大項目建設,讓數據“云”助力創業興業、便利千家萬戶。
一方面,在云計算驅動下,新的業態、新的商業模式和融合式創新層出不窮,這為中小企業創業帶來機遇。以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個人信息消費,和以物聯網、軟件應用、云計算為核心的企業信息消費構成了當前信息消費的雙核,二者融合發展具備巨大的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如游戲、互聯網、電商等客戶把信息技術系統建在云端,面向企業的“工業云”將發揮更大潛能,為中小企業降低創新創業的門檻,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在市場需求帶動下,考驗云服務提供商的將是綜合能力,除了數據中心外,軟件與應用服務能力、安全能力必不可少。據悉,目前,三大運營商均將云計算視為未來成長業務系統布局。例如,中國電信除完整的云數據中心布局外,已形成了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在內的天翼云整體云解決方案。在安全方面,其云安全管理系統已通過公安部“云操作系統安全加固和虛擬機安全管理產品”專項檢測,確保用戶可以得到可信且安全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