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技術在企業中的深入應用,企業IT部門正在經歷從基于網頁的客戶端服務器系統向移動云端平臺的轉變。這種平臺轉變已經吸引了所有重要科技廠商的注意,這些廠商要么已經收購或推出了平臺即服務(PaaS)技術,要么收購或推出了后端即服務(BaaS)技術,試圖抓住這種日益增長的發展機遇。
例如,Facebook收購了Parse,PayPal拿下了StackMob,Salesforce推出了Salesforce平臺移動服務(Platform Mobile Services),AWS發布了自有移動工具套件,Pivotal則推出了Pivotal CF移動服務,而紅帽最近也收購了FeedHenry。
長期以來,PaaS就被認為代表了應用開發的未來趨勢。它向開發者提供了一個自助式渠道,令他們可以訪問應用服務器和可擴展的基礎架構,使其不再依賴于本公司自有基礎架構團隊。不過,BaaS又將這種服務帶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向開發者提供具有情境和抽象元素的移動專屬功能,如作為“立即可用”應用一部分的推送通知。
此外,BaaS還提供身份數據庫、數據與文檔存儲服務,以及一個采用定制式商業邏輯的環境。換言之,BaaS就是一種云計算公司類別,讓開發者在移動、平板和網頁應用開發過程中,更容易創建、使用和運行云后端技術。
BaaS和PaaS之間有何區別呢?推動企業級市場這些轉變的動力又是什么呢?為何企業級市場會有如此多活動發生?我認為有兩個相關原因:PaaS就像是讓你完成了馬拉松比賽的半程,而且這種服務正在變得日益商品化,移動工具組提供商則可以對客戶采用哪種云服務施加影響。
PaaS發展步入巔峰
與此同時,PaaS就像是一塊白板,若想讓企業IT部門開始開發下一代應用,就需要增加移動功能層(無論是自己開發,還是從廠商購買)。
但有了BaaS平臺,你就可以跳過這一步,直接進入開發階段。BaaS會提供全套客戶端設備移動功能(緩存、數據同步、加密、地理位置等),以及所有下一代應用所需要的移動后端功能:身份管理、數據服務、互動服務(推送通知、分析等)、商業邏輯——全部以完整PaaS的形式出現,而且所有這些功能都會被整合到同一個情境下,以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第一代移動工具(MEAP和移動SDK)向各類企業提供了推出這些一次性應用所需要的工具和服務。如今,企業IT服務部門逐漸意識到,他們需要一個支持各種業務的標準化平臺,才能讓任意應用在任何環境下使用,才能以自助的形式將這個平臺推向單個業務線。
PaaS的商業化
移動正在推動云端服務在企業級市場的普及。二者堪稱是一對完美組合。如今,為了在跟上瞬息萬變的移動世界前進步伐的同時,通過創新移動應用獲得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正逐漸轉向云端移動服務提供商尋求幫助。
與此同時,基礎架構和平臺提供商則發現,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正變得日益商品化。OpenShift目前是以開源的形式存在,Google App Engine也是免費的,而備受爭議的谷歌與亞馬遜之間的價格戰正在推動基礎架構服務價格屢創新低。
此外,在云服務提供商之間進行遷移,摩擦往往很小,所以說,PaaS廠商希望通過增值移動服務讓其產品變得“更具粘性”,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另外還說明了當前存在收購潮的原因——獨立的BaaS可以經過調整在任何地方投入使用——這是大型PaaS廠商所不愿看到的。
D1Net評論:
從目前來看,BaaS廠商會繼續打造移動工具組,以便讓他們的服務對各類企業(實現各種使用實例)、開發者(提供易用性和簡約性)和IT部門(確保他們可以保持安全性、可擴展性和控制性)更具吸引力。提供BaaS產品的PaaS廠商將盡力吸引企業,確保他們在自有云端服務上的安全性,同時,獨立的BaaS廠商會選擇云服務提供商的最佳服務,以滿足客戶的需要,這已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