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提出2015年對企業組織而言最重要的十大戰略性技術趨勢。根據Gartner定義,戰略性技術趨勢即在未來三年內可能對企業組織帶來重大影響的技術。構成重大影響的因素包括:極有可能顛覆現有的業務模式、最終用戶使用習慣或IT結構,必須投入大量資金,或可能較慢才為市場采用的風險。這些技術還會影響企業組織的長期規劃、方案與舉措。
Gartner副總裁暨院士級分析師David Cearley指出:“我們所預測的十大技術趨勢,企業組織在進行戰略規劃時絕對不容忽視。企業不一定要用相同的速度采用并投資所有技術,而是應該在未來兩年內就相關議題做出審慎決策。”
Cearley表示2015年十大趨勢涵蓋了三大主題:真實與虛擬世界的融合、實現智能無處不在的概念以及技術對數字化商業轉變所帶來的影響。
2015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包括:
無處不在的計算
隨著移動設備日益普及,Gartner預測,未來會愈發重視如何滿足移動用戶在各種情境與環境下的需求,而非僅聚焦于設備本身。
Cearley指出:“計算環境不斷擴大,涵蓋范圍除了消費電子產品,還有職場及公共場所的聯網屏幕,現在連手機與可穿戴式設備都成為其中一部分。漸漸地,整個環境都必須因應移動用戶的需求而有所變化。這將持續增加IT部門管理的困難,因其已無法控制用戶端點設備。同時,也必須更注重用戶體驗的設計。
物聯網
將各種事物數字化以便結合數據流與服務,就能創造出四種基本使用模式:管理、獲利、運營和擴張。這四種基本模式可應用在四種“網絡”中任意一種。企業不應限制自身,認為只有物聯網(資產與機器)才具有利用這四種模式的潛力。舉例來說,按次計費的模式可應用在資產(如工業設備)、服務(如按里程計費的保險)、人(如搬家工人)、地(如停車位)與系統(如云服務)。任何行業內的企業都能利用這四種模式。
3D打印
2015年全球3D打印機出貨量可望增長98%,到2016年出貨量更將翻倍。3D打印技術將在未來三年內達到臨界點,因為相對低價的3D打印設備持續快速發展,工業應用范圍亦顯著擴展。新產業、生物與消費類應用將持續出現,證明3D打印是一項真實、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可通過改善設計、簡化原型與短期生產來降低成本。
[page]
無所不在卻又隱于無形的先進分析技術
隨著嵌入式系統所產生的數據不斷增加,分析技術將成為市場焦點,企業內外各種結構與非結構的數據都可以拿來分析。Cearley認為:“現在每一種應用程序都必須是一種分析應用程序。企業組織必須做到如何最好的過濾來自物聯網、社交媒體以及可穿戴式設備的大量信息,再選擇正確的時機將正確的信息傳遞給正確的對象。分析技術將無處不在,深植其中,卻又隱于無形。”大數據仍將是這股趨勢的推動者,但必須將重點轉移至問題與答案方面,繼而再考慮大數據。畢竟技術的價值在于答案,而非信息本身。
充分掌握情境的系統
無所不在的嵌入式智能與信息分析相結合,將催生出具備周遭環境感應與回應能力的系統。具備情境感知能力的安全防護正是這項全新技術的早期應用,不過,未來還會有其他應用問世。藉由了解使用者提出某項要求的背景環境,應用程序不僅能調整安全防護來應對,更能調整提供信息給使用者的方式,讓日益復雜的計算世界得以大幅簡化。
智能機器
環境感知技術加上深度的信息分析,為智能機器世界提供了所需的先決條件。這項基礎集合了能讓系統認識環境、自我學習以及自主行動的高級算法。自動駕駛汽車原型、智能機器人、虛擬私人助理以及智能顧問都是目前已經實現且未來將快速發展的領域,帶領我們邁入機器助手的全新時代。智能機器的時代將是IT史上最大的變革。
云/用戶端計算
云和移動計算的匯流將使得可傳遞至任何設備的中央協調式應用程序持續增長。Cearley指出:“云是新形態的彈性擴充自助式計算,不論內部和外部的應用程序未來都將構建在這樣的形態之上。盡管網絡與帶寬的成本仍將對使用用戶端設備智能與存儲功能的應用程序更為有利,但協調與管理功能則仍將架設在云端。”
短期之內,云/用戶端架構架構的重點在于內容與應用程序狀態在多重設備間同步,以及解決跨設備的應用程序可移植性。但長期而言,應用程序將朝著支持同時使用多重設備的方向發展。如今的第二屏幕應用熱潮主要著重于電視搭配移動設備的觀賞體驗。未來,由于和企業應用程序都將利用多重屏幕,并開發可穿戴式設備與其他設備來提供更好的體驗。
軟件定義的應用程序和基礎架構
從應用程序到基礎架構這一切的敏捷式開發方法,是企業提供數字化商務所需運行彈性的必要基礎。軟件定義的網絡、存儲設備、數據中心以及信息安全日趨成熟。云服務可通過應用程序開發界面(API)進行軟件設定,而應用程序也擁有越來越豐富的API以訪問云端服務的功能和內容。為了滿足快速變遷的數字化商務需求,并且迅速擴展或縮小系統的規模,計算正從靜態架構轉型至動態架構。這就需要能動態地組合與設定所有必要元素(從網絡到應用程序)的規則、模型與代碼。
網絡規模IT
“網絡規模IT(Web-scale IT)”是一種在企業IT環境當中提供大型云端服務供應商能力的全球級計算模式。越來與多的企業將像Amazon、Google、Facebook等網絡巨頭一樣地思考、行動、開發應用程序及建立基礎架構。網絡規模IT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時間的演進,必須等到商業硬件平臺開始擁抱新的模式,而且云端最佳化及軟件定義的技術開始邁入主流之后才能達成。對許多企業來說,邁向網絡規模IT的第一步應該是所謂的“開發運營整合(DevOps)”,將開發和運營整合協調以推動應用程序和服務的快速、持續、增量發展。
基于風險的安全與自我防衛
通向數字化未來的每一條道路都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不過,在數字化商務的世界里,安全也不能成為阻礙進步的絆腳石。企業將逐漸認識到要提供一個百分之百安全的環境是不可能的。一旦企業承認這點,就能開始采用一些較為復雜的風險評估與緩解工具。就技術而言,認知周邊防御的不足以及應用程序必須扮演更積極的安全角色,將帶來全新的多層次方法。具備安全感知能力的應用程序設計、動態與靜態的應用程序安全測試、應用程序在執行時期可自我防衛再結合主動情境感知與調整式存取控管等等,對如今這一充滿危險的數字化世界來說缺一不可。未來,這將進一步發展成為直接在應用程序當中內建安全防護的全新模式。周邊防御和防火墻再也不足以提供保障,每一個應用程序都必須能夠自我感知及自我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