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只有在經歷了數據丟失的慘痛教訓后,才會感到數據備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云計算也一樣,只有到了一個時間臨界點,用戶的需求才會被真正激發出來,云應用才會得到快速普及。
在今年的臺北電腦展上,記者見到了老朋友—存儲廠商PROMISE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志恩。在交談中,李志恩談及公司的云計算業務做得風聲水起。最早從IC設計起家,后來專注于存儲系統的開發和銷售,現在又積極地向云計算轉型,PROMISE一直在追隨潮流,既是挑戰市場,也是挑戰自己。“每個產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我們每五年就會變一次臉。我們現在關注的是未來3~5年可能發生的趨勢。”李志恩表示,PROMISE的主動“變臉”讓公司一直保持著活力和創造力。
專心做好云基礎架構
“云計算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我們一直在跟隨這一市場趨勢對公司做出調整,以滿足企業級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李志恩告訴記者,“以前是科技引導用戶的需求和使用,比如Intel不斷升級換代的處理器、微軟不斷更新的操作系統版本等驅動著IT應用的發展。但是現在正好相反,客戶的應用激發并驅動著IT變革。人們使用各種各樣的智能終端,希望隨時隨地訪問所需的信息。這直接導致了云計算的出現。”
為滿足云計算的需求,IT產品必須具有以下特征:可以快速共享,并且使用方便;計算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存儲可以自由地實現擴展。以存儲為例,以前存儲系統都圍繞著某個應用構建,這種“煙囪式”的垂直構建方式導致了信息孤島的產生,存儲資源不能充分共享。當一套存儲系統的性能、容量等達到一定極限時,就必須再購買一套新的設備。在傳統的數據中心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個緊挨著的存儲機柜,但實際上,不同機柜中的存儲設備是不兼容的,存儲資源不能跨機柜實現共享和調配。“云計算要求改變這種傳統的不能互通有無的存儲架構,實現無限制的擴展。”李志恩說。
PROMISE主要做的是支持云計算的后端存儲基礎架構。“為了滿足云計算的需求,服務器虛擬化是第一步,現在則輪到了存儲。存儲架構一定要具有方便擴展的特性。”李志恩介紹說,“從2010年開始,我們就在臺灣市場第一個引入云計算的概念。PROMISE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最早是美國的客戶主動上門找到PROMISE,詢問如何對存儲進行擴展,以滿足云計算的需求。云計算要求傳統的基礎架構必須改變,我們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做好后臺的保障
從傳統的存儲架構過渡到云架構,這中間的跨越到底有多大?用戶是不是要完全拋棄傳統的存儲技術和產品呢?“一項新技術興起并不意味著原有的技術就不能再使用。”李志恩表示,“對于存儲來說,我們在善用新技術的同時,還要保證數據本身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不管應用和技術發生了什么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保證數據不丟對存儲來說是最基本的要求。云計算可能會改變IT架構、上層應用、服務模式甚至是商業形態,但在存儲層面,對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是不變的。只不過以前存儲是縱向擴展的,而在云計算的要求下,存儲還要實現橫向擴展。”
為了適應云計算的需求,存儲不能再單打獨斗,而是要更好地與操作系統、虛擬化、網絡技術等進行融合和連接,從整體的角度實現更好的擴展。“在云計算架構中,70%的技術仍然是原來的技術,30%的技術可能是全新的。”李志恩表示,“廠商轉向云計算,技術本身并不是最大的難點,關鍵是廠商要善于將云計算等新技術與原有的技術相結合,將它變成自己的有價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了實現向云的轉型,我們積極地與各類軟件公司進行合作。云計算帶來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更好地實現整合。”
在云計算時代,很多存儲廠商都急于擺脫硬件廠商的定位,開始轉向軟件和解決方案。云計算技術架構包括三個層面:底層基礎架構、平臺層(包括操作系統、虛擬化等)、應用層。PROMISE將專注于云計算的底層基礎架構,更好地支持平臺層和應用層,而不會直接插手平臺層和應用層。“現在,各種移動應用越來越多,保險(放心保)、房地產行業的很多銷售人員都開始用平板電腦作為展示和銷售工具。我們的工作就是做好后臺的存儲架構,更好地支持前端的移動應用。”李志恩解釋說,“我們面向的是企業級客戶,必須保證云中數據的安全性。”
進入云計算時代,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許多傳統存儲觀念和應用模式都不得不改變。以容災為例,在傳統的容災系統中,主數據中心與容災中心必須部署兩套一模一樣的高端存儲設備,不僅成本高,而且管理復雜,浪費資源。在云計算的概念被引入后,人們可以用大量的商業化硬件來構建存儲系統,其中一臺硬件設備壞了,其他的硬件會自動頂上來,同樣可以保證系統的連續運行。“以前,用戶為了保證最高的系統可靠性,通常會采購價格昂貴的高端存儲設備。而在云計算模式下,用戶不必使用名牌的高端存儲設備,用大量價格低廉的商業化硬件同樣可以達到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李志恩告訴記者。
云計算的興起對于那些在傳統存儲市場耕耘了幾十年的存儲廠商來說沖擊很大。俗話說,船大難調頭。以前,存儲廠商銷售的產品之所以那么貴,主要是因為其中捆綁了廠商的服務。廠商希望用戶在購買了硬件產品以后還能一直使用廠商提供的專業服務,并通過綁定的服務黏住客戶,而用戶則非常想擺脫這種束縛。云計算的到來給了用戶掙脫這種束縛的動力。許多大型互聯網企業已經不再采購品牌服務器,而大量使用白牌機就是一例。率先發生在服務器領域的這種替代,接下來可能會發生在存儲領域。PROMISE審時度勢,早就注意到這種變化,并積極地做出改變。目前,已經有不少用戶在使用或測試PROMISE的云計算解決方案。“我們不僅在做存儲硬件,也在做軟件。我們希望幫助企業客戶更好地構建其云基礎架構。”李志恩表示。
小步快跑
目前,云計算還處于應用的初級階段,不過越來越多企業用戶已經在嘗試采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
云計算在美國已經談了很多年,但是云計算真正得到較大規模應用也是近一兩年的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政府、互聯網企業和一些大型的商業企業開始大規模地應用云計算,這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我們還在期待云應用的一個爆發點。”李志恩向記者表示,“人們只有在經歷了數據丟失的慘痛教訓后,才會感到數據備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云計算也一樣,只有到了一個時間點,用戶的需求才會被真正激發出來,云應用才會得到快速普及。云計算已經在互聯網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接下來政府部門也會慢慢接受并推廣云計算,最后再落實到企業,這對云計算來說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發展和推廣過程。”
對于一個從事云計算的公司來說,選對切入這個市場的時間點非常重要。李志恩表示:“有些當初十分激進的云計算公司已經成了"先烈"。我們的策略是小步快跑,跟隨這一趨勢,在云計算的高潮到來前,先做好充分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準備,當云計算的爆發點到來時,再迅速切入。”
20年前,一個初創公司只要有好的產品,就不愁賣,而現在即使你有了好的技術和產品,可能也不會有用戶買賬。“以前我們做IC設計,只要思路正確,能保證優異的性能,產品就會有好的銷路。后來我們轉向做存儲系統時,除了要保證產品的高性能以外,還要考慮可靠性、安全性等諸多方面的因素。當初,也有合作伙伴質疑過我們的存儲系統功能、型號不夠豐富。但是通過我們的堅持和不斷努力,最終得到了認可。”李志恩回憶說,“轉型云計算雖然有挑戰,但這是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一直在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并根據全球客戶的反饋,不斷調整和完善云計算解決方案,更好地實現基礎架構層與平臺層和應用層的結合,努力貼近客戶需求。”
談到重點推廣的產品,李志恩歸納了幾點:第一,PROMISE是最早推出Thunderbolt接口存儲設備的廠商,截至目前也是Apple公司在Thunderbolt接口方面惟一的存儲合作伙伴,因此Thunderbolt接口存儲設備會是PROMISE力推的產品;第二,除了繼續鞏固在非線性編輯領域的優勢以外,PROMISE還會在多媒體內容的處理、分發、備份和歸檔方面尋找新的突破口;第三,在云計算方面先期投入,比如PROMISE已經開始與國內某些地方的政府合作籌劃建立云計算數據中心。李志恩表示:“在云計算方面,我們并不看重短期的經濟效益,而是看重長期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