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Web Services無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三大障礙的存在令不少企業用戶在面對這位全球頭號云服務供應商時選擇了逃避。
Amazon Web Services的Re:Invent 2013大會將在下個月于拉斯維加斯舉行,而且我敢肯定到時候肯定是人氣爆棚、圓滿結束。為什么?理由很簡單,Amazon可是目前市場上的絕對領導者,每個人都了解這一點、承認這一點,而且客戶與合作伙伴都將借此平臺為自己所用。
成功已經毫無爭議,但值得強調的是,AWS之所以能夠榮登王者寶座、依靠的絕非巧妙的營銷花招。他們只是單純拿出一套切實可行、極具規模且與用戶期望相符的公共云方案。看起來有些乏味,但有時候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全部內容。
不過,盡管AWS已經做得很好,但其從企業用戶身上獲得的總體營收還不到十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型企業在接納AWS的道路上走得是既艱難又緩慢。讓大型企業接受AWS絕不像大多數人設想的那樣簡單,我們將其中的一部分原因總結為以下幾條:
1. 企業用戶希望獲得交易折扣。AWS通常不會對定價做出讓步,即使是在與企業用戶簽訂合約時也是如此——盡管大部分企業試圖獲得折扣。換言之,企業用戶往往派出技術團隊,他們帶來采購協議并想盡辦法甚至撕破臉皮希望拿到優惠價。在某些情況下,Amazon的工作人員甚至表示“不可能提供折扣——你們還是去其它供應商那里碰碰運氣吧。”
2. 企業用戶希望使用單方面合同。AWS在服務水平協議方面也絕對不會做出讓步。企業用戶通常希望修改協約中的部分內容以保護自身權益,而技術供應商通常會在收到草案后與律師團隊展開討論并在最終審定文本上簽字。不過這一切在Amazon身上都不會發生。
3. 企業用戶沒能得到以實用性為基礎的計算資源。計算機是買來的,數據中心用地是租來的——很顯然,這些就是所謂“有形開支預算”。相比之下,公共云模型這一概念在理解方面顯得比較困難。企業很難明白它的確切含義及執行流程,因為企業通常采用的都是靜態業務體系。公共云服務供應商需要采取措施以確保自己的設計思路能夠真正與企業用戶的需求相匹配,同時又不會給客戶造成太多麻煩。
AWS似乎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如何以實用性為基礎向客戶提供計算資源。不過隨著與越來越多企業的接觸,AWS以及其它云服務供應商終于開始理清頭緒,走上正確的處理軌道。不過在成果真正顯現之前,我們仍然需要拿出很長一段時間,靜等AWS了解企業需求、企業熟悉公共云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