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云計算和業務基礎設施高管斯考特-哈布納(Scott Hebner)日前在《赫芬頓郵報》上發表文章指出,智能手機中的應用動力并非源于智能終端袖珍般的身軀,而來自于更新的技術-云計算,換言之,相比硬件的升級而言,軟件技術的更新換代才是這個產業的核心。也是未來客戶體驗提升最為明顯的關鍵領域。
業務重心“由硬到軟”
簡單來說,云計算是一種使人們通過互聯網從遠程服務器獲取計算服務、按任務來分配計算資源的技術架構,被稱為全球范圍內最值得期待的技術革命。
而云計算之所以在全項球范圍內帶來普遍的關注,是因為它所標示的,不只是一項新技術,而是因技術而引發的整個產業的一次變革,通過規模化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運營投資從而達到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更能夠促進向服務轉型的步伐,從長期來看將決定國家的競爭力。
云計算在很大程度上是從內部集約化處理的私有云演變而來,隨著商業需求和安全技術等的發展才逐步對外進行租售形成了公共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公共云對外部使用者來說才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在公共云給外部客戶提供服務時,又可以根據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向客戶提供IT基礎硬件設施(IaaS)、或者提供支撐開發應用和服務的平臺(PaaS)、甚至提供特定商業功能和流程的軟件與應用服務(SaaS)。從目前世界范圍內云計算的發展來看,主要集中在提供硬件和軟件上,Amazon、Zimory、Elastichosts等公司已經對外提供了存儲和計算能力,Salesforce、SAP、Google等企業則給客戶提供供了軟件服務。
未來將是萬億產業
根據《2012-2103年度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建立云計算數據中心到2015年關閉40%左右的政府數據中心,而歐洲則希望到2020年,通過云計算創造250萬個新就業崗位,創造1600億歐元的產值(約1.27萬億人民幣),亞太地區則是帶動全球IDC市場的主要動力。
IDC最近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云計算基礎架構市場投資增長率已經達到42.0%,IDC同時預測,到2016年中國云計算基礎架構市場規模將超過10億美元,未來我國與國外在云計算方面的差距將逐漸縮小,并表示2013年國內云計算服務市場將達到18.3億美元的規模,同比增長52.2%。
在國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雙重支持是云計算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鼓勵發展云計算的國家級政策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