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的歧視性收費和折扣政策,使得其他芯片廠商很難在韓國基帶芯片市場立足,因此其才能在長達10年內維持超高的市場份額。”KFTC最終要求,高通在支付罰款的同時,糾正上述三種違規行為。
歐盟對高通的調查更早,早在2005年10月,歐盟就收到諾基亞、愛立信、博通、NEC、德州儀器和松下的指控,認為高通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了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移動通訊市場,導致運營商和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價格和更少的選擇。
不過,高通在歐洲采取了各個擊破的策略。到2009年11月,歐盟委員會結束了對高通為期四年的反壟斷調查,既沒有課以罰金,也沒有做出最終結論。原因在于,這6家公司自己紛紛撤銷了投訴。
在美國本土市場,高通與博通從2005年開始就一直在法庭上較量,最終高通以分4年向博通公司支付8.91億美元現金的方式,和解了雙方在全球的手機專利糾紛,并保證不再相互起訴。
手機產業鏈沉默且擔憂
“具體罰款金額不好說。”王艷輝認為,如果發改委最終認定高通壟斷,高通可能不僅將面臨罰款,還將被要求糾正此前的違規行為。
對于中國的手機產業鏈來說,如果高通涉嫌濫用壟斷地位的種種做法被糾正,將是一大利好。
有業內人士舉例說,比如華為自身擁有很多專利,但按照目前與高通的專利授權模式,華為無法通過自身的專利向高通收費,未來則可能借此大幅降低專利支出,甚至獲得正向的專利收入。
不過,面對國家發改委調查高通的利好,多家手機產業鏈企業面對筆者采訪時,卻不愿多言。
“高通是市場上的最大芯片供應商,我們還是要做生意的。”深圳一家手機企業的內部人士對筆者表示,公司對高通案的發言非常謹慎,一是擔心影響目前的芯片供應,二是怕高通將來會秋后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