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開放芯片代工,或是為緩解因PC下滑導致的工廠開工率大降,抑或是通過開放代工與ARM廠商進行戰略合作的敲門磚。
近日,英特爾新任CEO科再奇在英特爾投資者大會上表示,英特爾的芯片代工廠將面向所有芯片企業開放。這被業界視為英特爾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
一直以來,英特爾在半導體制程工藝上都具有較大優勢。這也為英特爾在PC市場與AMD的競爭中帶來基礎。但隨著全球PC市場的下滑,英特爾在產能上出現過剩,工廠開工率僅為60%。此外,英特爾在移動領域面臨的艱難處境,也需要英特爾去重新分配精力。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英特爾就已宣布將利用推出的14納米3D晶體管技術為芯片廠商Altera代工可編程芯片。而這也被認為是英特爾在日后進行全面代工的一次試水。
今年7月,科再奇表示,英特爾過去一貫用最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線生產桌面級芯片,用較老的生產線生產Atom產品;但現在,英特爾將把更多的技術實力和資源優先放在Atom移動芯片的生產上。
但在新興領域的大膽投入就意味著要有后方的利潤保障作為支撐。或許,全面開放代工廠商,積極利用閑置資源,也反映了英特爾在移動大膽投入上的營收顧慮。
而英特爾是否會通過為ARM廠商提供代工合作,實現自己在移動上更為遠大的戰略圖謀,也依然值得期待。
工廠開工率僅為60%
財報顯示,英特爾2013財年前6個月,凈利潤為40.45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55.65億美元;營收為254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64億美元。
英特爾收入和利潤的下滑主要來自于PC業務的負面影響。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個人電腦銷量下降8%,而英特爾有20%的銷售額來自于服務器電腦芯片。
銷售量的下滑也導致英特爾工廠開工率的下降。市場研究公司Tirias Research分析師吉姆·麥克格雷格表示,英特爾的工廠開工率下降至約60%,遠低于正常水平。
英特爾面臨的問題是,工廠和生產線的低利用率將耗費英特爾的大筆資金。
為了解決工廠開工率低的問題,英特爾已采取了關閉部分工廠的決議。今年9月,英特爾宣布,將關閉位于馬薩諸塞州的一家芯片制造工廠,而此舉將導致約700名英特爾員工面臨失業。
除了關閉工廠外,英特爾從今年2月起也已著重考慮面向其他芯片廠商提供代工業務,這也被視為原英特爾元老級CEO歐德寧自去年年底提出辭職以來的首個大膽計劃。
一方面是,提供代工業務,意味著英特爾在芯片工藝和產能上的優勢將在競爭對手面前攤薄。而這也是英特爾起先僅與部分芯片廠商合作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如果不采取開放策略,英特爾恐將因為開工率過低導致的閑置資源過多而產生費用率的激增。這將不利于英特爾將大筆資金用于移動領域的開發和投入。
而對于英特爾之外的芯片廠商,尤其是ARM陣營的芯片廠商來說,自去年以來,由于智能手機市場需求增長過快而導致的產能不足現象較為嚴重。聯發科、高通等廠商就曾出現過多起產能供給不足的事件。
有產業分析人士指出,英特爾面向ARM廠商開放,除營收增長的因素外,也將能吸引更多諸如蘋果公司等客戶。此外,英特爾的芯片制作能力和工廠規模使得其成本要遠低于其競爭者臺積電和三星。
但美林銀行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內,英特爾在晶圓代工領域的客戶還較為薄弱。
科再奇的移動謀略
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認為,英特爾面向ARM廠商開放工廠,或許有更多出于移動戰略層面的考慮。
有分析認為,英特爾在14納米的制造工藝將能讓其領先于競爭對手,這是高通、聯發科等暫時無法達到的技術層面。但在14納米技術尚未成熟推向市場前,英特爾需要為眼前戰術考慮以縮短競爭時間差。
而通過與ARM芯片廠商的代工合作,英特爾或將在移動芯片設計上從合作者中掌握一些Know-how細節。這些都能夠為英特爾在未來迎來14納米的競爭中贏取時間。
除此之外,科再奇還鼓勵硬件廠商在明年推出可同時運行Windows和Android或Chrome系統的電腦,并與英特爾合作。這也被視為科再奇時代英特爾的大膽之處。
在短期之內,英特爾的代工策略,至少擁有攪亂芯片市場價格的能力。有分析認為,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英特爾很有可能拿到與蘋果A7、高通、英偉達合作的合同,而這也必將引起芯片市場的價格下降。
另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是,英特爾是否準備好像其老對手AMD一樣,向ARM支付許可費用,以實現更多芯片設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