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作為一個芯片王國的霸主,其超強的實力和雄厚財力使其維系著IDM的商業模式(設計–生產–銷售)。在它剛剛擊敗AMD偷笑時,另外的對手ARM和高通已經悄然占領了移動終端電子設備市場,這時,Intel才猛然發現,已經把自己置身于更危險的境地。
ARM 作為芯片設計公司,并不具備芯片制造能力。但是,由于其設計的芯片功耗低,很好地解決了目前移動設備市場續航問題。所以,吸引了很多芯片生產廠商,如高通、德州儀器、三星甚至AMD,組成了ARM陣營。在加上其IP授權模式,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態圈,使得其輕而易舉地占領了95%的移動設備市場份額。在所謂的“四屏”概念(SmartPhone、Tablet、PC和SmartTV)中,除了PC領域,ARM幾乎實現了壟斷!
Intel在多年的芯片市場征戰中,鐘擺式的技術更新模式,使得x86架構CPU芯片在主頻和生產工藝中處于不敗之地。即使在最危險的安騰(64位)系列,也通過其雄厚的財力打敗AMD,平安過渡到Intel64。
但是,Intel手機芯片的功耗和移動通訊問題卻成了Intel致命的缺陷,使得其2006年arm架構手機芯片在移動終端電子產品中一敗涂地,不得不賣掉移動處理器研發部門。直到2010年,看到安卓設備的發展,Intel意識到移動設備的巨大市場,終于收購了英飛凌公司,經過一年的設計研發,攜帶x86 架構凌動處理器z2460向移動市場邁出了一步,正式對ARM陣營(高通、德州儀器、三星、甚至AMD)發起了挑戰,掀起一輪新的血雨腥風的較量。
別人眼中的Intel手機芯片
對于移動終端市場,Intel可謂姍姍來遲。即使憑借其多年芯片霸主的地位以及絕對優勢的制造工藝和芯片性能,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對ARM和高通等一系列通信廠商的壟斷局勢構成威脅。
更何況,絕大多數用戶對英特爾的認知,還是停留在一家PC芯片的角色上,很少有人把它和智能手機芯片廠商聯系起來,甚至有專業人士認為Intel根本不懂移動終端產品。即使得知它進軍手機市場的消息,廣大消費者也是抱著靜觀其變的態度,并且多數消費者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會選擇在手機界口碑良好的高通等廠商生產的ARM架構的芯片。
2012年上半年,英特爾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只占0.2%的出貨份額;主導者高通占了上半年營收的48%。其中,高通的Snapdragon芯片MSM8960相當成功。
這種形式非常不容樂觀。在行業人士看來,IntelX86架構的芯片有著技術上的致命穴位,主要在于功耗過大、通信技術差、管理跟不上,同時生態系統差,只能支持windows系統,而windows系統在移動領域進展較慢,雖然與谷歌合作后,可以支持安卓版本,但目前還未見大發展。對于英特爾來說,其對手并不僅是ARM和高通,而是整個“軍團”,包括Nvidia、德州儀器和聯發科等芯片廠商。Intel可謂孤芳自賞,單槍匹馬地以“后來者”身份對抗原有的整個陣營。可想而知,Intel要想從中分得一杯羹,不是一件易事。
Intel并非無生還之機
第一,Intel的產品性能強勁,不是其他廠商企業可以比擬的。與其他芯片不同的是,Intel采取了單核多線程的構造,但與普遍的多核、低能耗芯片相比,運算上并不輸于雙核及多核。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2013移動互聯網白皮書》顯示,智能終端市場中超過90%以上的產品搭載單核或者雙核解決方案,搭載該兩款解決方案的終端產品仍將是市場的主角。這意味著為了抓住主流趨勢,芯片廠商需要同時控制單核與多核解決方案兩條產品線。
第二,從Intel x86架構的指令集(cisc)來看,雖然其不如ARM的精簡指令集(risc)簡單,但是,易于編程,在科學計算和復雜操作方面效率較高。在人們對移動設備的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也算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第三,對于功耗過高的問題,Intel一直在嘗試解決。其中,最大的一個成果是,英特爾研發出了3D芯片,即將兩個甚至多個芯片重疊在一起并制作成一個芯片(并非“多核”方案中僅僅利用外部電路進行連接)。由于線纜的設計被平均分配到了整個芯片平面上,線纜的總長度大大減少,這種作法有助于提高計算速度,還可以降低耗電量。一旦日后應用到x86架構上,也不失為一種獨有的優勢。
第四,Intel手機芯片的應用已經初有成效,已經在聯想K800、摩托羅拉MT788、中興Grand X IN等6款手機上有所應用。雖然由于價格昂貴,銷量不是很好,但達到了吸引業界和人們的關注、及涉足移動設備電子市場的目的。
重生路線圖
1、推廣策略
首先,Intel移動終端市場第一步布局是英國、中國和印度。英國是ARM總部所在地,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也是消費市場最大的兩個國家,Intel的用意不言而喻。
其次,借助Intel在PC領域的強勢品牌地位,尋求手機芯片與其的共同優勢,向消費者傳遞Intel手機芯片同樣強勁,打破“消費者只認Intel PC芯片,不認Intel手機芯片”的局面。
2、產品技術提升
首先,根據Intel的手機芯片制程工藝的研發計劃,今年是22nm!明年是14nm!!!伴隨著生產工藝的提高,Intel芯片在性能相同的情況下,功耗會大幅下降。到那時,ARM陣營必定會受到巨大的沖擊,移動設備市場格局必將重組。
英特爾高層表示,“與英特爾進入PC芯片和服務器芯片市場一樣,英特爾并不是最早進入上述兩個市場的公司,但英特爾最終都成為了領導者。英特爾希望能夠在移動領域復制這樣的成功,突破的機會在22納米和14納米芯片上。”
其次,在改善通信技術、提升管理等方面不遺余力地推進,相信Intel在移動終端領域會日漸站穩腳跟。
3、LTE/4G
除了北美市場外,近期中國移動宣布將在2020年之前推廣50億人口TD-LTE網絡覆蓋,可預見中國的TD-LTE生態鏈也愈發成熟。4G產業將在接下來數年內快速成長,將成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英特爾表示,今年明年會推出產品支持LTE,這也與其繼英飛凌之后,收購的德國LTE技術的公司-Blue Wonder不無關系。因此,這也將是Intel可改善局面的方向之一。
4、瞄準高端市場
2012年下半年,高通、聯發科、Nvidia等芯片公司都瞄準了千元智能手機市場。都希望把握巨大的中低端市場,以獲得更大的銷量。
然而對于Intel芯片來說,強勁的性能及目前所處局勢,如果同樣攻打中低端市場,可能不占優勢,反倒不如以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搶占高端市場。
5、強化服務與用戶體驗
有道是“揚長避短”,既然在技術與口碑方面不占先機,那么后來者居上的有效途徑就是親和消費者的策略。Intel在推廣初期,可以采取強化服務,提升用戶體驗,甚至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財力,推出幾款免費試用的機型。這樣,既可以收集到試用者提出的有效改善建議及體驗心得,又可以起到市場推廣的作用。
6、關注中國的信息安全
受 “棱鏡門”事件的影響,相信不管是政府,還是個人用戶,都對信息安全有了更深的芥蒂。建議Intel可以和更多中國本土手機廠商進行合作,利用旗下的 Trust Digital和TenCube兩家移動安全服務公司實力,更方便、更全面地介入一直夢想的中國智能手機領域。
7、獨贏不如共贏
Intel還要看到ARM的聯盟策略,比起單槍匹馬,聯盟可謂明智之舉,不妨借鑒其精髓。
另外,在移動設備續航問題尚未解決的今天,Intel移動芯片的優勢尚未顯現。只要Intel不再像06年那樣輕率,耐心蟄伏,一旦續航問題解決之后,Intel的技術與制造優勢將顯現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