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別技術已被應用到許多領域,如護照、交通運輸、產品追蹤、汽車以及動物識別等。射頻識別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電子標簽、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從信息傳遞的基本原理來說,射頻識別技術在低頻段基于變壓器耦合模型(初級與次級之間的能量傳遞及信號傳遞),在高頻段基于雷達探測目標的空間耦合模型(雷達發射電磁波信號碰到目標后攜帶目標信息返回雷達接收機)。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發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由于RFID標簽芯片及其控制器要求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的特性,目前定義RFID產品的工作頻率有低頻、高頻和超高頻的頻率范圍內的符合不同標準的不同的產品,而且不同頻段的RFID產品會有不同的特性。其中感應器有無源和有源兩種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一種符合ISO18000-6B協議,并滿足低成本、低功耗要求的高頻RFID標簽芯片數字基帶處理器的設計。
1 數字系統結構圖
根據ISO18000-6B協議,從閱讀器到應答器的數據傳送通過對載波的幅度調制(ASK)完成,數據編碼為通過生成脈沖創建的曼徹斯特碼編碼,速率為40 kb/s;標簽返回給閱讀器的數據通過FM0編碼調制后發送至模擬前端,經由天線發送至閱讀器。
所設計的數字系統結構圖如圖1所示,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對前向鏈路解調輸出信號進行曼徹斯特碼解碼,給出解碼輸出時鐘,解析出再同步信號;(2)對解碼出的數據進行CRC校驗,確認數據傳輸和標簽解調的正確性,并且同時對解碼輸出數據進行串并轉換,以及解析出正確的命令;(3)根據 ISO18000-6B協議的全部功能要求對接收的指令進行正確處理;(4)根據協議的要求對存儲器進行正確讀寫操作;(5)對處理完畢的數據進行組織,生成CRC校驗碼;(6)對回送數據進行FMO編碼,回送給射頻模擬前端進行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