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指出,針對媒體報道的手機不明扣費、垃圾短信、騷擾電話等問題,已組織相關通信管理局、各基礎電信企業著手開展工作。具體來看,工信部督促電信企業立即糾正錯收費行為,并要求基礎電信企業從下月起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戶主動推送通信賬單信息,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同時,該部已關停發送垃圾短信的短信端口31個,處置涉嫌營銷擾民的電話號碼及關聯號碼82個,并約談涉事企業。情況查明后,將依法處理違規企業,問責涉事人員。實際上,此前針對騷擾電話問題,工信部已聯合十余個相關部門制定了專門方案,近期即組織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
據了解,近年來,手機用戶和運營商頻頻因隱蔽扣費發生糾紛。今年1月底,中消協發布的統計顯示,在具體服務投訴中,移動電話服務投訴量位居前五。深圳市消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它們受理的關于通信運營商“影子服務”的投訴數量更是達到了593宗。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常見的手機不明扣費主要為運營商私自開通的增值業務,如:彩鈴、天氣預報、每日新聞等,此外,用戶在點擊某些手機App時,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扣費。根據此前報道,有的用戶僅是查看相關軟件,或點擊相關未明示要收費的“按鍵”,并沒有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意思表示,就被扣除了話費。
今年5月,新華社曾報道,深圳一消費者致電中國電信客服投訴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從去年11月開始,她連續4個月被扣了兩項服務收費,每月共計15元。經過反復溝通,客服最終同意取消,并承諾返還之前多收取的費用。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大量針對運營商私自開通增值業務的投訴,與外呼服務外包有關。目前,運營商縣區一級的公司為了業績,將大量電話外呼營銷外包給營銷團隊操作,外包商為了盈利往往不按規定操作。
“一般來說,消費者使用手機的主要支出是通話費、普通上網費和短信費。消費者對這些計費規則和收費總額基本明知,不會產生亂扣費的懷疑。很多消費者詬病的不明扣費,主要在于不慎點擊相關軟件,使用相關服務所產生的費用。如點擊了一些App、‘訂制’了彩鈴等被扣除相關費用,或者家中小孩使用手機玩游戲被扣除相關費用。這些扣費項目既未征得消費者同意,也未明示收費標準,讓人不明不白花了冤枉錢,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真情知悉權。尤其是,一些軟件更是設置陷阱,變相強制交易。”有業界專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