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陣子的虛擬運營商因為iPhone6國行版本的上市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免費”、“贈送”等字眼遍布各類宣傳廣告,一系列優惠政策讓眾多持幣待購的消費者也“看醉”了。難道虛擬運營商這條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鯰魚”終于結束冬眠,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
工業和信息化部在9月份披露的數據顯示,自5月份放號以來,前三批25家移動轉售業務試點企業已經發展了20余萬用戶。雖然轉售業務的試點效果已經有所顯現,但是對寄期望于從上百億元級別的移動轉售市場分得利益的企業來說,每家企業平均1萬用戶的窘境還是令人對虛擬運營商的未來感到擔憂。目前已經有20家企業公布了自己的套餐資費,賣點無外乎語音流量互換、流量不清零、主備號間流量共享。但是虛擬運營商并沒有為消費者帶來想象中的低價資費,套餐價格反而要高出三大運營商同等服務的定價。目前大部分租用電信和聯通網絡的虛擬運營商都公布了套餐詳情,流量業務資費分布在0.15~0.2元/MB,語音業務在0.12~0.15元/分鐘,流量不清零且可以在主副卡之間共享。反觀在移動轉售領域始終低調的中國移動,其4G套餐中的流量業務資費最低降至0.05元/MB,語音業務資費低至0.1元/分鐘,通過流量分享服務使得套餐中的流量可以多人共用,而且流量“季包”和“半年包”的新型計費方式也讓用戶免去流量清零的困擾。雖然中國移動已經與部分虛擬運營商開展4G網絡的移動轉售業務,但是虛擬運營商在批發價格定價權方面仍然無法和基礎運營商平起平坐,這迫使虛擬運營商接受“批零倒掛”的現實,進而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從虛擬運營商公布的套餐內容來看,所有的套餐結構都是圍繞數據業務大做文章,流量套餐呈現多元化。與此同時,為了彌補語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基礎運營商也在調整業務發展重點,主打數據業務。它們不僅降低了數據業務的收費,而且與OTT企業開展合作,推出了流量統付合作項目,電信運營已然步入流量經營時代。面對基礎運營商在數據業務市場的反撲,虛擬運營商開始為消費者提供具有更多實惠的特權。擁有電商或者互聯網背景的虛擬運營商轉而在購物、娛樂體驗、互聯網金融等方面對消費者讓利,力圖構建垂直生態系統。傳統的行業應用企業由于缺乏相關產業布局,只能繼續壓低套餐價格,依靠資費套餐的批零差價生存。雖然虛擬運營商的創新和嘗試得到了市場關注,但是對于龐大的大眾用戶市場來說,這些優惠特權只是杯水車薪。而虛擬運營商的一系列優惠策略為基礎運營商的業務創新提供了有益借鑒,幫助基礎運營商探索了市場可行性。
對于三大基礎運營商來說,無論哪家借鑒了虛擬運營商的商業模式,都會更快地占領市場,彌補基礎運營商在業務運營方面的短板,勢必對虛擬運營商剛剛建立的領先優勢產生巨大威脅。
不過,在“走出去”戰略的指導下,更加開放的海外電信市場將成為中國民營資本構建全球競爭力的試金石,進而倒逼國內電信行業改革,嘗試引入外資參與行業競爭,中國的虛擬運營商在未來或許會發掘一片屬于自己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