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微信多年的洗禮,短信已經淪為了驗證碼收件箱。根據確切消息,中國移動已經計劃推出“新短信”服務。用戶終于要正式跟“一毛錢”時代告別了,奇怪的是居然沒有一絲傷感。俗話說每次告別都得用力一點,結果所有人都把力氣使在了吐槽上。
“一毛錢”生意有多大?
2011年微信呱呱墜地,次年的冬天,中國移動終于改變悶聲發大財的姿勢,首次向外界透露數據業務的收入。2010年短信收入:468.89億,2011年:464.62億。
數據來自中國移動財報
看得出從第一年開始,短信業務就已經受到微信的沖擊。其實為了實現通過流量發短信,移動很早就有所動作。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飛信么?從2007年推出以來,飛信一直不溫不火,完全沒有達到應有的規模效應。究其原因,無非是反人類的用戶體驗和狹隘的產品思維所致。
單從收發消息這點看,飛信似乎能做和微信一樣的事情。但微信的強大是它的附加值,以短信免費作為突破口,再加上天生的社交優勢。微信的今天足以證明移動互聯網的各種可能。即使撇開用戶體驗不談,飛信的愚蠢恰恰是沒有給用戶多一個接受的理由。
中國移動如何垂死掙扎
據移動最新的財報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其在網用戶的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了20.2%。短信免費已經大勢所趨,在具體的解決方案出臺之前,很多人估計是受虐多年,竟然不敢相信傲嬌的移動真的會低頭。代表性的說法是:
天下并沒有真正免費的午餐,中國移動很有可能對這個功能采用月功能費的收取方式,即使只要10元一個月,按照目前中國移動手機用戶總數超過8億計,年功能費收入也有望達到960億元的水平,“并不比現在移動短信收入少。”
不知道要怎樣的智商才能想出如此喪心病狂的方案。吐槽無力的時候就講講事實,以老年人為代表的人群是基本上不用短信的,具體數據不用求證也知道,絕對不是可以忽略的少數。同時那些月短信費低于10元的用戶。他們又有什么理由去選擇新方案呢?
明確的收費方式還尚待時日,簡單的走流量無法觸及問題的核心。如何在沒有網絡信號的時候發短信?走語音信號發的短信應該如何計費?真心希望這些考慮都是多余的,移動能豪邁地表示,就按虛擬運營商的那套辦,短信流量能換算,WiFi環境不要錢,想發多少發多少。
不掙扎其實也死不了
能發微信的時候肯定能發短信,而能發短信的時候卻不一定能發微信。這句話很好理解,感受過無網絡信號的用戶應該深有體會。網絡的穩定性在用戶體驗中的優先級是非常高的。當網絡信號的覆蓋率不能趕上時,短信的存在有著剛需的意義,無論它收不收那一毛錢。
當然,短信最剛的剛需是三個字——驗證碼。沒有人去統計現在的短信中,驗證碼的占比達到多少。筆者臆測絕對是個可觀的數字,不服也不用來辯,直接打開自己短信收件箱就行了。很難想象社交軟件從哪里找到突破口改變現狀。這個剛需如此強大,筆者深度懷疑有沒有哪個腹黑的運營商高層,曾經動過收驗證碼一毛錢的邪念。
回到內容層面,普通人的文字交流有兩種,扯淡和談正事。前者沒玩沒了,后者干練簡潔。在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前,短信大包大攬地承載著兩者。時至今日,短信與第三方軟件的分工卻十分明確。這里面有經濟成本的原因,同時也有交流成本的原因。除了交際花沒有人會輕易地把自己的社交賬號提供給別人。在信用危機爆表的今天,短信的存在是有心理上的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