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12個月份牌被翻過的時候,365天就這樣從指縫中流走了,回首已經過去的2013,一開年就給運營商們注入了一支興奮劑,蘋果CEO庫克元旦后沒多久就開始了他的中國行,造訪中國三家電信運營商的最高“統帥”。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經與蘋果有成熟的合作模式,當時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移動直到年末才公布雙方長達多年的談判結果:中國移動和蘋果于2014年1月17日分別在中國內地的移動營業廳和蘋果零售店正式發售iPhone 5S和iPhone 5C。而這一協議的最終達成自然與12月初中國4G牌照的發放不無關系。
開啟4G新紀元
中國的3G牌照發放時間晚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而后者們的4G通信也紛紛于2011年左右啟動了,所以,中國不希望同為國際4G標準的TD-LTE重蹈國際3G TD-SCDMA標準的覆轍,只在一個國家運營的標準談何“國際”。
4G牌照最明確的信號來自于2012年11月,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4G牌照在一年左右時間中就會下發。雖然,在2013年的517電信日之前也曾有過4G發牌的傳聞,但最終12月4日的發放時間還是契合于苗圩最初的說法。
12月4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頒發“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TD-LTE)”經營許可。暫時未向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FDD LTE牌照。
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2013年均表示將采用TD-LTE和LTE-FDD融合的方式組網,緣何只向這兩家企業發放TD-LTE牌照?對此,工信部給出的說法是:TD-LTE牌照是根據電信運營企業申請發放的,TD-LTE技術完善和產業發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備規模商用的條件。我部將根據企業申請,依據相關法定程序,批準相關企業開展LTE FDD網絡技術試驗,系統驗證LTE FDD和TD-LTE混合組網的發展模式,并將在條件成熟后,發放LTE FDD牌照。
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去年3月中下旬在香港首次公開了這家運營商的4G考量:中國電信希望獲得FDD LTE牌照,如果政府部門不發給FDD LTE牌照,中國電信會考慮向中國移動租用4G網絡。
而在年底4G牌照發放的解讀口徑中,中國電信的這一“心愿”將得以實現: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推動三家運營企業開展共建共享的相關工作,鼓勵和引導相關企業通過租建結合的方式組建4G網絡,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牌照發放剛剛告一段落,運營商大戰一觸即發。中國電信率先發布了4G品牌,并強調“更快更好”;中國移動在廣州發布了新品牌“and和”,而2014年1億部4G手機的銷售目標也足以讓整個產業鏈為之而振奮;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曾在某公開場合表示,面向4G時代,中國聯通確立了“移動寬帶領先”戰略,平滑將成為聯通4G時代的一大優勢。
隨著686號文件的解禁,中國移動在獲得4G牌照的同時,也獲發固網牌照。原本在3G發牌時成為中國移動全資子公司的中國鐵通曾以固網資源與中國移動的自有業務形成互補,當后者獲得固網經營許可后,中國鐵通命運幾何?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曾對此表示,方案還在討論中。
微信危機在所難免
常被冠以“壟斷”之名的運營商在4G發牌后,勢必要展開“廝殺”,如果說這是行業內戰的話,那么走在移動互聯這條不歸路上的運營商們還將面臨更為來勢洶洶的對手,其實,互聯網在3G時代已經給了運營商們以顏色。
2013年上半年都被微信和OTT這樣的關鍵詞充斥著,圍繞著“微信收不收費”的話題,展開了一場輿論大戰。有關“微信將于X月X日收費”的傳聞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有著好幾個版本,很多非業內的朋友義憤填膺地評論,對運營商可謂罵聲一片。
微信出現之后,用了不到2年時間就吸引了3億用戶,并直接分流了運營商的部分短信、話音業務。3月底前,工信部兩次召集中移動、中國電信、中聯通三大運營商和相關OTT企業召開內部會議,討論微信業務給運營商的短信、話音等傳統業務造成的沖擊,三大運營商準備向類似騰訊微信這樣的業務進行額外收費。
這是因為類似微信這樣“永遠在線”的應用,會不斷向運營商網絡發出“心跳”,這些“心跳”本身沒有任何流量,但是會占用運營商的信令通道,如果“心跳”過快過多,就會導致運營商的網絡出現問題,甚至癱瘓。事實上國際上已經有這樣的案例。2012年1月,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在東京地區的網絡發生故障,在持續四個多小時的故障期間,有252萬用戶受到影響。
不過,在外界看來,所謂的運營商向微信收費被更多地解讀為向消費者收費,而這并非運營商本意,運營商要“掐死”微信也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因為它代表了用戶需求的趨勢。同時,各家運營商的高層也多次表態,運營商并不反對OTT,未來大家可以做到合作共贏。其實,怎樣實現OTT業務的盈利也是互聯網企業所必須面對的。
電信和聯通已經開始嘗試與互聯網企業“共贏”。8月8日,微信聯合廣東聯通推出“微信沃卡”SIM卡產品,使用185號段,主要面向新入網年輕用戶。8月19日,中國電信與網易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翼信,并正式發布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產品易信。
而匆匆上線不到一個月就被叫停的中國移動互聯網電話應用Jego在11月底重新上線,由其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國移動國際有限公司全面接手。移動互聯時代已經來臨,怎樣將自身打造得更具互聯網特質對任何一家運營商來說,都是一場大考。
虛擬運營邁出第一步
如果說4G牌照從年初折騰到年尾,那么同樣不消停的還有虛擬運營業務的推進。虛擬運營商在國外已經不是新興事物,但是在國內卻幾近在4G時代才初露端倪。所謂虛擬運營商業務就是從基本電信運營商手中“批發”語音、短信、數據等業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并零售給消費者,又被叫做“移動通信轉售”業務。
根據工信部今年5月下發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必須在兩年試點期內,和兩家以上轉售企業合作,合作的最終協議簽署期限為2013年10月。而后,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分別與14家、16家、17家企業簽訂了移動轉售的合作協議。
虛擬運營商之所以備受期待,很大程度上因為這項業務有助于激活電信市場的創新活力,督促基礎電信運營商提高自身競爭力,擴大行業規模,實現用信息消費拉動內需增長。國信證券曾經做出預判,三大運營商在兩年后將拿出0.5%~1%的市場份額來和民資共享,屆時市場規模能達到62.5億至125億元。
12月26日下午14時,工信部主持相關儀式,向11家企業頒發《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其中包括10家可在全國范圍內經營移動轉售業務的企業和1家只在浙江開展以冬轉售業務的企業,包括天音通信、浙江連連科技、樂語、華翔聯信、京東、北緯通信、萬網志成、迪信通、分享在線網絡技術、話機世界數碼連鎖集團、巴士在線控股有限公司。
然而,幾家呼聲極高的渠道巨頭均未獲得許可,這的確令人出乎意料,包括家電連鎖巨頭蘇寧、國美和國代商愛施德等。盡管工信部聲稱“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企業都可以獲得試點資格”,但首批牌照只有11家,仍令人遺憾。
原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現任工信部總工程師)就曾在1月的國新辦“2012年工業和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美和蘇寧兩家企業的運營情況初步符合虛擬運營商條件。然而,他們最終名落孫山。
同樣讓人費解的是,上述11家獲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的企業基本都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轉售業務合作伙伴,而擁有超過7億用戶的中國移動的合作伙伴們并沒有分得第一杯羹,不過,這也令人們對于下一階段的推進情況充滿了遐想。
整治垃圾短信打擊偽基站
每年315是企業神經最緊張的一個時期,尤以運營商為甚,一旦上了黑榜,將成為一道永遠揮之不去的傷疤,而在這些傷疤中,垃圾短信是最普遍也是最令運營商頭疼的。
垃圾短信從技術上說最大的特征就是群發,實現機制有兩種:一類是手機間點對點群發短信,發送者多使用短信群發器;另一類是端口類群發短信,包括SP(內容提供商)端口、集團客戶行業端口和自有業務端口。目前,從運營商收到的用戶投訴和攔截情況看,點對點垃圾短信占絕大部分。
治理垃圾短信,從技術上說主要有限制群發條數、使用關鍵詞屏蔽、關閉發送端口等方式。然而,在許多情況下,采取這些措施都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
并且,隨著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垃圾短信出現了新的趨勢:一是群發頻次由原來的爆發式群發,逐漸演變成連續低頻式群發;二是短信內容中特殊字符、同音字、諧音字、繁體字等不斷增多,甚至出現了豎著看的短信體;三是智能手機的普及,驅動不法分子利用木馬程序控制用戶終端成為"肉機",正常用戶在下載含有木馬程序的軟件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送垃圾短信;四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術漏洞群發垃圾短信,產生大量欠費和高額網間結算支出,這些損失很難追回。垃圾短信不僅給運營商帶來了商譽損失,也對運營商的技術構成了挑戰。
而“偽基站”的出現,也使得垃圾短信更為泛濫。“偽基站”設備是當前一種實施電信詐騙手段的儀器,主要由主機和筆記本電腦組成,能夠搜取以其為中心、一定半徑范圍內的手機卡信息,并任意冒用他人手機號碼強行向用戶手機發送詐騙、廣告推銷等短信息。此類設備運行時,用戶手機信號被強制連接到該設備上,無法連接到公用電信網絡,以致影響手機用戶的正常使用。
11月23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工信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的有關情況。關于垃圾短信泛濫的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介紹,將加強與公安、工商等部門的聯動協作,嚴厲打擊“偽基站”發垃圾短信的行為。
“‘偽基站’手段的變化非常機動靈活,我們也在查處,但是說老實話,查到的還是極少數,大部分發完了以后把這個卡一丟,人一跑,很短的時間就不見了。所以根據這個情況,我們決定開展新一輪的部署,來加強垃圾短信治理工作。首先,我們約談了三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主要負責人,對端口類的垃圾短信進行集中整治,同時下一步我們將完善垃圾短信治理的長效機制,推動從根本上解決垃圾短信的問題。”苗圩說。
寬帶中國促信息消費
2013,除了“偽基站”外,還出現了“假寬帶”。以一北京用戶為例,他選擇了北京地區二級寬帶運營商的50M寬帶接入服務,但其真實速度卻和運營商標榜的“50M”相去甚遠。在白天時寬帶可以達到每秒5M左右的下載速度,即50M寬帶應有的速度;但晚上8點后,下載速度卻只能維持在每秒2M左右,即20M寬帶的速度。
上述二級寬帶運營商的工作人員坦言,提供的50M寬帶仍屬于“共享寬帶”,即多人共享同一寬帶資源的接入方式,每個人的網絡速度跟同時聯網的人數呈反比,聯網的人越多,每個人所分享到的帶寬就越小,上網速度也就越慢。從用戶側看來,這就是“假寬帶”。所以,基礎電信運營商們開始紛紛向用戶承諾帶寬。
更為重要的是,寬帶中國已經成為國家戰略。2013年8月17日,國務院發布了“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部署未來8年寬帶發展目標及路徑。“寬帶中國”戰略從中長期的戰略考量制定了寬帶發展目標。到2015年,城市寬帶接入速率達到20M,農村達到4M。到2020年,城市寬帶接入速率達到50M,農村達到12M。方案還對寬帶網絡的覆蓋提出要求,到2015年,行政村通寬帶比率達到95%,2020年達到98%。
運營商們也在積極響應。以中國電信為例,2013年8月13日,中國電信在北京宣布啟動第三次全國寬帶大提速,全面推廣100M寬帶。作為全球有線寬帶網絡規模最大、用戶規模最多的運營商,在過去15年里,中國電信已主導過兩次大寬帶提速:第一次是1999年,從56K撥號上網升級到ADSL上網;第二次2011年2月中國電信啟動“寬帶中國?光網城市”,推出光纖入戶20M家庭寬帶服務;而隨著第三次寬帶大提速的全面展開,它將使中國消費者的寬帶接入速率迅速與世界發達水平接軌。加之4G與有線寬帶的相輔相成,將有助于加快推動社會信息化進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調查顯示,寬帶普及率每增加1%,就業率就會隨之上升0.2%至0.3%;而在寬帶上每投入1美元,就能在全社會產生10美元的回報。目前ICT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已經超過7%,對于ICT中重要的寬帶戰略來說,它將更多地扮演推動經濟增長、牽引其它產業發展的作用。
2013年8月中旬,《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展內需的若干意見》全文發布,提出未來三年我國信息消費將實現三大目標:一是信息消費規模快速增長。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二是信息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到2015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每秒20兆比特(Mbps),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4Mbps,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5%;三是信息消費市場健康活躍。
有分析機構預測,在預期的3.2萬億信息消費市場中,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有望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人均信息和通訊技術支出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007年,美國、日本的人均信息和通訊技術支出分別為3417.38美元和2455.47美元,而我國僅為192.69美元。可見,我國信息消費市場有更大的潛力。而寬帶中國無疑將大大促進信息消費。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曾指出,寬帶是運營商業務長遠發展和戰略轉型的方向,也是國家信息化的必要基礎設施和戰略資源,對國家信息產業乃至社會和經濟發展都具有戰略意義,它將促進經濟和社會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