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盡管一再拖延,昨天,中國移動終于敲定了最后的虛擬運營商名單。
《第一財經日報》從中國移動內部證實,經過緊張的談判,中國移動最終確定了17家企業作為合作對象,其中包括國美、蘇寧、迪信通、天音、愛施德、萬網在線、朗瑪信息、三五互聯等。
中國移動是三大運營商之中最后一個確定虛擬運營商名單的,在此之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與14家企業和16家企業達成合作,并簽署了合作協議。
其中,國美、蘇寧、迪信通、天音、愛施德、萬網在線等廠商與三大運營商均建立了合作關系。
今年5月,工信部正式公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6月初,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相繼發布公告稱啟動談判。
根據工信部要求,在有轉售企業提出合作意向之日起4個月內,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與2家以上轉售企業簽署合作協議。不過據記者了解,最終提交申請的企業多達上百家。
工信部還要求,成為虛擬運營商的企業至少需要滿足幾個條件:一、在全國有眾多經營場所;二、有客戶服務系統;三、有計費系統。
因此,迪信通、樂語之類的終端零售商;國美、蘇寧之類的渠道賣場以及天音、愛施德等終端國包商都擁有天然優勢,特別是對于蘇寧、愛施德這樣的國內上市公司而言,增加移動轉售業務將明顯提高其在資本市場的估值。
移動轉售業務(虛擬運營)的開展是中國電信市場第一次向民營資本開放基礎電信業務,之前,民營資本和外資都只能參與增值電信業務。隨著中國4G發牌,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格局將重新洗牌,民間虛擬運營商的加入增加了這個市場的變數和想象空間。
電信專家項立剛認為,虛擬運營商開展業務之后,對現有電信市場影響最大的是價格,虛擬運營商將以更低廉的價格、更靈活的服務吸引消費者。
據記者了解,不少參與談判的合作商,甚至在合作方案里向運營商明確表示,計劃幫助運營商發展多少用戶,以及爭奪多大的份額。
但一家參與談判的運營商人士對記者表示,其實無論是運營商還是參與洽談的企業,都沒有完全想清楚在未來的虛擬運營市場各自的定位,以及自身的價值。
“如果發展虛擬運營商的結果是引發價格戰,甚至產生虛擬運營商與自己競爭的格局,這肯定不是運營商想看到的。”上述人士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三大運營商還只是上報了合作名單,最終的牌照發放仍然需要由工信部最終拍板。
更重要的是,工信部以及運營商還需要進一步確定合作的具體模式,特別是將語音等電信業務“批發”給合作廠商的價格,以及雙方的分成方案,這將決定未來虛擬運營商的盈利空間和市場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