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允許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自7月初金融國十條頒布以來,中國各地民資掀起了民營銀行申辦熱潮。
然而,并不僅僅民營企業對金融服務感興趣,就連中國聯通這樣的國企也坐不住了。上周五(6日),中國聯通宣布,擬與母公司中國聯通集團合資設立中國聯通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30億元,其中,中國聯通出資27.3億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91%。合資公司經營的業務包括提供財務和融資顧問、保險代理業務和委托貸款等。
對此,中國聯通稱,目前國內大型央企紛紛設立財務公司,目的在于更好的在集團內部進行資金調配,或者以產業資本向金融領域延伸,是集團規模擴大以及金融業逐漸開放的必然結果。
如此來看,中國聯通將成為首批進入金融業的電信運營商。此前宣布進軍金融服務業的企業多為民營企業,且大多為互聯網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三巨頭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還有正向電商轉型的蘇寧電器,也宣布設立蘇寧銀行。
5個月前,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與天弘基金聯手推出余額寶,引領了網絡企業進軍金融服務業的潮流。余額寶推出后發展迅猛,上個月成為中國最大的公墓基金,用戶超過3,000萬,資金規模達1000 億元。
后來,百度和騰訊也跟風進軍金融。騰訊9月推出了與余額寶類似的產品現金寶,也是與基金公司聯手;百度10月也成立了類似的合資企業,與華夏基金聯手推出承諾回報8%的百付寶產品,后因回報率過高引起爭議,隨后低調地從營銷材料中刪除了回報率。
阿里巴巴進軍金融服務業看起來合乎邏輯,很多網上買家使用支付寶。而百度、騰訊進軍金融服務業不那么合乎邏輯,可能會遭遇麻煩,因為他們過于激進地涉足不熟悉的新領域。
同樣,像中國聯通這樣的電信運營商主營業務是通信,進入金融業也是玩過界,未來很有可能被監管部門拒之門外,而領不到牌照,盡管監管部門邀請各行各業的企業申請銀行業牌照。
這就同通信業允許虛擬運營商進入一樣,總是有準入門檻的,跟電信運營商有業務沖突的企業不會打開閘門。同樣,不少銀行業分析人士也持有類似的觀點。
眼下,首批民營銀行牌照的發放還沒有提上日程。不過,業內普遍認為獲批的民營銀行必定不多。上個月有消息傳出,首批民營銀行牌照或僅發放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