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消息,實施電話實名制最讓用戶擔心的是個人信息泄露。對此,中國移動表示,已制定“五條禁令”,對于涉及用戶敏感信息的關鍵操作,采取“關鍵操作、多人完成、分權制衡”的原則,實現操作與授權分離。
登記時采用“金庫模式”
對于保護用戶個人信息,此次國家和運營商均非常重視,為此,工信部頒布了《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 。文件規定,“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明確告知用戶其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等事項;不得收集提供服務所必需以外的用戶個人信息;在用戶終止使用服務后應當停止對用戶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提供注銷號碼或賬號的服務;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用戶個人信息等”。
事實上,之前屢有運營商員工泄露用戶信息的事情。根據公開報道,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審理了一起“私家偵探”敲詐勒索案。案件審理中發現,這些“私家偵探”竟是通過電信運營商的內部員工非法獲取了手機用戶的個人信息,當時該案引起轟動。
而2009年的一起案件也讓人吃驚。據報道,自2008年3月開始,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利用其在廣州某電訊公司工作的便利,將機主資料等信息非法出售給他人,獲利近萬元。
因此,今年9月1日實施電話實名制后,如何防止內部員工泄露用戶信息成了各運營商高度重視的話題。
對此,中國移動表示,從完善制度、健全技術手段、提高全員意識等多方面入手,切實保護用戶信息安全。中國移動已制定“五條禁令”,部署“金庫模式”,對于涉及用戶敏感信息的關鍵操作,采取“關鍵操作、多人完成、分權制衡”的原則,實現操作與授權分離,建立客戶信息常態化保護體系。
代理商也將負有保護用戶信息責任
代理商泄漏用戶信息也是令人擔憂的。工信部上述文件明確,按照“誰經營、誰負責”、“誰委托、誰負責”的原則,由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負責對其代理商的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實施管理。
其中要求: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委托他人代理市場銷售和技術服務等直接面向用戶的服務性工作,涉及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應當對代理人的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不得委托不符合《規定》有關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要求的代理人代辦相關服務。
另外,據悉,電信管理機構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情況實施監督檢查,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予以配合,將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違規的行為記入其社會信用檔案。如果社會渠道商被查到泄露用戶信息,后果也是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