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0年運營商市場的華為,進入企業業務市場,遇到了什么問題?它們怎么轉型?
“今天是2011年1月18號,一個值得記住和紀念的日子。”華為企業業務BG CEO徐文偉曾在中這樣記錄道,“我第一次在全球市場大會上,宣講了華為企業業務的戰略、業務范圍以及業務目標??今天,也是我以企業業務總裁的身份,開通微博并發表第一篇微博的日子。”
那是2年半之前。在察覺到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的大潮后,2011年華為做出了重大決策——調整公司業務架構,設立運營商網絡、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三大業務部門,開拓運營商市場之外的新一片藍海。
在驅動華為未來增長的“三駕馬車”中,企業業務面對的市場規模最大。根據預測,未來幾年,全球企業業務市場將達1.4萬億美元,與此相對應的是,消費者業務(終端)為2700億美元,運營商業務為1500億美元。為此,過去曾先后擔任華為歐洲片區總裁、戰略與Marketing總裁、銷售與服務總裁等要職,在華為人稱“大徐總”的徐文偉,負責領導華為企業業務BG(業務集團)。
在新業務部門成立近兩年半后,企業業務BG由最初的幾百人發展到約2萬人規模。“企業業務在過去兩年非常不容易。第一年是創立,很多產品和團隊要從不同業務中劃過來,創建組織和隊伍,進行整合,同時還要招聘業界專家。第二年我們經歷了與華賽公司這么大的整合,同時進行了客戶群、市場及產品策略的調整和聚焦。” 徐文偉溫和坦誠地對記者回顧說,“我們20年的運營商直銷背景,存在一個轉型問題。實際上,我們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才逐步找到企業業務發展的道路。”
從今年起,企業業務明顯進入快車道。“運營比較有序,節奏掌握得也比較好,團隊信心也比較足了”。實際上,在日本參加企業業務行業盛會Interop展的徐文偉顯得很開心。根據目前的業務進展,他預計,今年華為企業業務將同比增長40%以上。
Who are we?
“Who are we?”這是2011年網上一個讓紐約街頭行人讀“Huawei”的有趣視頻。
在此之前,雖然在中國和海外運營商市場已有很大名氣,但華為在企業業務市場還屬于“創業邦”,很多公司不知道“華為也做企業業務”,甚至在華為以往做生意較多的西歐國家,一些行業企業都不知道“華為(Huawei)”這個名字怎么念。
這個視頻意在讓更多人了解華為;而且“Who are we”念快了就成了“華為”,可以幫助老外來發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華為’這個品牌在企業業務市場要培育起來,是需要時間的。”華為企業業務BG網絡產品線總裁劉少偉說,“尤其是行業客戶,他們更看重我的同行用了誰,你在我們這個行業有什么應用。”
劉負責華為企業業務BG下屬三大產品線之一的網絡產品線,其他是UC&C產品線(統一通信與協作)、IT產品線 (存儲、云計算與數據中心)。此外還有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提供企業無線、網絡能源、垂直行業和水平解決方案。
在微博中,徐文偉記錄了企業業務BG成立之后,自己參與新品牌形象創意討論的點滴,并轉發一位同事對創意的反饋——“在廣告和品牌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實際上,除了品牌認知度以外,對華為管理層而言,更為困難的是企業業務的運作模式。
“‘道’看來都差不多,但實際運作中的‘術’,差別就大了。只有身在其中,犯過錯誤,吃過苦頭,才能體會到細節的不同。”徐文偉說。
在新業務部門成立第一年中,對于大多數出身運營商市場的企業業務BG管理層來說,一講到“企業業務”,大家都沒有概念,不僅什么都想做,而且認為自己什么都能做。
“運營商一個國家就三四個,山頭明確,只要持續圍著山頭進攻,遲早總能成功。” 徐文偉說,“于是,當我們進入企業市場時,就像走進了‘非洲大草原’,興奮得不得了,因為到處都是‘獵物’。大家拼命地跟在后面去追,可是到頭來一個都沒有抓到,因為力量太過分散。沒有聚焦,也就不能成功。”
經過一年的摸索后,公司管理層形成共識。2012年一開年,華為的EMT(經營管理團隊)“1號文”提出,華為企業業務要遵循“被集成”的戰略,這是企業業務運作中一個根本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