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是區塊鏈行業賦予2018年最多的標簽:公鏈元年、通證經濟元年、STO元年……這個飽含“首始”之意的詞匯,在2017年年底的火爆市場結尾,曾被寄予了對未來的無限期待。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如區塊鏈一樣打破地域邊界,在比特幣發展的10年里,生長出礦機生產商、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投融機構和分布式存儲、應用等一系列的產業環節。
2018年年初,豐富的想象力被注入區塊鏈行業。當然,還有投機。
又一個四季的輪回即將結束,回顧過往,價值互聯網中的每個人也猶如走過四季,見證了初春乍現的暖陽和寒冬漫長的死寂。
2018年成了區塊鏈行業“期待落空”的一年。
比特幣帶領的加密貨幣市場沒有延續上一年的瘋狂,反而在市場周期中不斷下行。市場規律外,中、美、日、韓等國家都因抗金融風險的監管本能,重申規范的邊界和條框。
相比對“幣”的監管態勢,區塊鏈技術則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競爭力一樣,成為大國們追趕的方向。
幣市遭打壓,技術受熱捧,2018年的區塊鏈行業在冰火兩重天中漸近尾聲。
加密貨幣市場開年即迎“降溫水”
2018開年第一個月里,比特幣的投資者仍舊沉浸在暴漲的狂歡中,盡管價格已經從去年12月17日的19142美元歷史最高點猛落了6000多美元,但1月開始的一周內,當價格反彈至16850美元時,市場被營造出“還會再漲”的假象。
“擁抱區塊鏈革命”的振臂一呼來自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他在某內部風投群里“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言論被人截圖,傳遍了網絡。
雖然徐小平后來出面強調,這段話不是他對ICO的觀點,但一直在互聯網創投圈舉足輕重的這位投資者,還是給外界帶來資本將要擁抱區塊鏈的解讀。
在海外,還有比徐小平更大膽的分析師凱凡·彼得森。
這位丹麥盛寶銀行的分析師在今年1月接受媒體采訪時預測,2018年,比特幣價格可能達到10萬美元。人們之所以相信他,皆因他曾測中了比特幣在2017年達到2000美元的言論。
這些“看好”如同興奮劑一般,注入了加密貨幣投資者的神經。而16850美元則成為未來一年里“硬幣”轉向陰面的起點,翻轉硬幣的力量之一便是監管。
1月16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計劃對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場外集中交易進行打擊,計劃屏蔽加密貨幣集中化交易的中國及海外平臺,阻斷國內用戶接入。
消息并非空穴來風,10天后,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互金協會”)發布了《關于防范境外ICO與“虛擬貨幣”交易風險的提示》。
互金協會重申去年“9·4”《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時表示,他們注意到了部分投資者轉向境外開展相關活動的動向,“境內有部分機構或個人還在組織開展所謂的幣幣交易和場外交易,并配之以做市商、擔保商等服務。”
就在彭博社透露中國監管動向之前,1月12日,美國財政部長Steve Mnuchin在華盛頓的金融俱樂部上,警告那些可能參與到加密貨幣洗錢活動中的人。
他隨后宣布,美國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已經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用于調查加密貨幣市場。
“子彈”飛過的半個月里,比特幣價格出現下跌,在2月2日首次跌破1萬美元。
中國全面監管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亂象
1月開年的這次風險提示再次顯示了中國監管部門對加密貨幣的嚴格態度。
盡管該風險提示提到,有關管理部門對境內ICO行為及“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的清理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從后來的一系列動態看,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監測從未放松。
2018年,幣圈每隔幾個月就吹起的一系列“創新模式”,也從未躲過監管部門打擊亂象的重拳。
1月12日,迅雷“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的鏈克(IMO)模式,就被互金協會點名為變相ICO。
5月28日,一場邀請國家領袖特型演員參與的區塊鏈大會,在一系列的炒作行為下成為一出鬧劇,在相關部門的驅離下散場,成為區塊鏈市場混亂的縮影。后來,“區塊鏈峰會”、“沙龍”成為北京、上海等地的社會活動禁止對象。
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再次聯合發布風險提示,警惕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旗號,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的違法行為,并在總結特征后,倡導民眾發現后立即舉報。
4天后,互聯網金融舉報信息平臺就將“代幣融資發行”納入舉報了范圍。
打擊的對象還包括區塊鏈媒體,截止今年下半年,微信公眾號中帶有“區塊鏈”字樣的媒體超過40萬,軟文、代投、大V站臺,區塊鏈自媒體特別的盈利模式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
8月,一輪針對區塊鏈自媒體的整治行動首次襲來,包括金色財經、火幣資訊、大炮評級、幣世界快訊服務等多家區塊鏈自媒體的公眾號被封停;3個月后,在網信辦開展的又一輪整治行動中,封禁名單里又添加了多個區塊鏈知名公號。
10月到11月間,STO( Security Token Offer)成為幣圈的新熱點。這種以Token為載體,通過對外融資實現金融資產或權益證券代幣化的模式,很快在12月4日成為北京互金融協會《風險提示》中的防范對象。
在12月1日舉行的"2018(第十七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北京金融局局長霍學文在演講中明確,STO為非法金融活動。他警告稱,如果在北京宣傳STO,政府將視同非法金融活動予以驅離。
礦圈的監管并未遺漏。地處中國西南、西北電力資源豐富地區的比特幣挖礦源頭,也在一年中多次遭到四川、貴州、新疆等地方部門的引導式清退。
除了央行、銀保監會、互金協會等機構,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互金專委會)對區塊鏈和比特幣的關注甚至比“9·4”政策更早。
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中,這家機構和互金協會的發文,一度被視作金融監管動向的感應器。
在其官方網站中,行業報告一欄中共發布了1頁、96條監測報告,其中共有13條涉及區塊鏈和比特幣的監測,包括市場行情變化、場外交易、交易平臺和區塊鏈技術安全等,而最早的監測可追溯到2016年該機構成立之時。
互金專委會對幣、鏈的歷史監測報告
2018年的中國,幣市、礦圈、鏈圈,凡是涉及到“幣”、可能帶來金融風險的環節,通通處于監管的重重包圍之下。
密不透風的中國式嚴監管,結束了2017年比特幣的中國市場“崛起盛況”,也讓亂象叢生的區塊鏈投機市場進一步得到遏制。
全球監管趨嚴成主流
在中國全面打壓加密貨幣市場的投機行為時,韓國、日本、美國等市場成了中國加密貨幣投資者關注的新地方。
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區塊鏈項目、投資機構等產業環節將全球化視作目標,出海成了不少平臺的選擇,但海外從不是法外之地。
據鏈塔數據顯示,截止今年11月,有44個國家發布了ICO監管政策,持中立/積極態度的國家最多為25個,約占全部被監測國家總數的57%;完全禁止的國家有8個約占總數的18%。這同時意味著大多數國家對ICO還處于觀望和猶豫狀態。
一向以“自由”為標榜的美國,今年的監管動作不斷趨嚴,該國從現有的監管框架中規避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帶來的風險。
美國財政部長Steve Mnuchin早在年初就寄望能和G20國家合作,阻止比特幣成為一個數字版"瑞士銀行賬戶"。
1月25日,他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表明了他的立場。對于加密貨幣,他的首要關注點是"確保它們沒有用于非法活動"。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Sigal Mandelker響應了這一立場,在訪問了中國、韓國、日本后,她對中韓日三國加密貨幣監管力度曾表示肯定,“全世界都需要像這樣監管加密貨幣交易。”
ICO(首次代幣發行)行為早已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盯上。去年12月4日,名為PlexCorps的私人控股公司及兩名高管涉嫌欺詐投資者,成為SEC首次針對ICO訴訟的對象。
2018年2月6日,SEC的主席就表示,ICO參與者需要考慮“幣”是不是證券,它們符合證券的一些關鍵特征,而發行證券需要牌照。
很快,在今年5月,美國監管部門就拿以太坊開刀,調查類似的虛擬貨幣是否適用證券監管規則;半年后風靡全球的STO模式,同樣面臨持牌門檻。
今年9月,美國多家金融公司申請比特幣ETF的消息,一度被市場視作轉變熊市的“利好”風向標,但SEC多次拒絕了此類產品的批準,這波“利好”期待終究在監管的謹慎態度下“涼涼”。
日本原本對加密貨幣態度較為友好,但在2018年年初,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Check被黑,價值約5.3億美元的新經幣失竊。日本金融廳(FSA)開始對加密貨幣進行嚴格監管,對交易所準入的審查更是慎之又慎。
合規一度成為海外交易平臺進軍日本市場的第一大門檻。
2017年崛起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幣安,曾一度將日本視作出海的目的地之一,結果今年3月,幣安就收到了日本金融廳未獲批轉開展業務的警告文件;9月,火幣集團在歷時3個月、5輪面試后,才以控股當地一家持牌交易所的方式,曲線進入日本市場。
韓國曾在去年中國打擊加密貨幣的態勢下,被視作亞洲市場的新驅動。
但在加密貨幣的監管層面,韓國并未像外界的想象中那樣寬松。去年,該國發布的ICO禁令曾多次在中國社交網絡中被瘋傳為“解禁”。就在12月3日業內的一次中韓交流活動中,韓國區塊鏈協會自律規制委員長田鎮夏明確辟謠,韓國的ICO禁令從未松綁。
全球范圍內,新加坡或許是對加密貨幣等業務相對寬松的地方。
2018年1月9日,新加坡的副總理表示,無論交易使用的是法幣、加密貨幣亦或其他價值傳遞的新手段,均適用國家法律。一批中國人創立的區塊鏈公司及加密貨幣投資機構在新加坡注冊。
"一個很明顯的暗示是,監管者要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進行更嚴格的監管。"1月24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技術官Sopnendu Mohanty說,他沒有預料到比特幣會經歷一次萊曼兄弟式的金融危機。
他也同時強調,監管者可能需要針對比特幣這類數字貨幣為消費者提供相應保護政策,讓它可以持續增長。
在美國、日本、韓國為主的加密貨幣市場中,各國的監管機構以自己的法律體系為防守,應對著比特幣席卷的這場新金融潮流,防止洗錢、恐怖主義等可能對國家安全帶來的嚴重犯罪,成為大國打擊加密貨幣的重要基調。
而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則仍在探討加密貨幣監管的路上。
無一例外的是,比特幣在發展了10年的歷程中,從在大范圍內實現它的“貨幣”目標,沒有一個主權國家承認它的貨幣屬性。
各國開門迎接區塊鏈技術
相比各國聞“幣”神變的打壓態勢,分布式數據庫本質下的區塊鏈技術,則是各個國家無法忽視的新科技,各國政府在技術和應用的支持上,反倒呈現出統一的支持態度。
區塊鏈的應用方向
“毫無疑問,金融交易、記錄、信息獲取和通信的數字化將繼續增加,并且活動背后的電子網絡將繼續變得更加密集和無所不在。”今年7月,美國兩次國會聽證會討論了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優點和風險,學者、專家列席的數小時會議后,幫助金融服務委員會得出了上述結論。
今年8月,韓國的預算會議上,當地官員將5萬億韓元授權給“通過創新實現增長”計劃,其中包括對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大量投資。
對此,韓國政府進一步闡釋 ,“政府將專注于推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開發區塊鏈技術,以確保數據管理的安全性,并促進共享經濟。”
中國“幣鏈分離”監管模式下,對區塊鏈技術應用則呈現了大力支持的態度。
早在2016年10月,中國工信部就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2個月后,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寫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
地方政府則緊跟中央導向,以“規劃引導+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落地。
早在2017年,北京、上海就作為先發城市,帶動著杭州、深圳、南京、成都、貴州、海南等地,形成了一幅區塊鏈城市版圖。
有媒體統計,截至2018年10月,中國已有31個省市的政府部門,發布了扶持區塊鏈正向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此外,“資本支持+產業園落地”也是各地政府落實政策的2018新動作。
中國區塊鏈產業基金情況
今年4月,杭州區塊鏈產業園啟動,成立了規模為100億元的雄岸全球區塊鏈創新基金;深圳不甘落后,也啟動了首個區塊鏈創投基金,市國資委旗下的兩家機構資本擔任基金管理人;今年7月,南京也出現了百億級別的“公鏈共同體創新投資基金”。
10月,海南自貿區也傳來落地“區塊鏈試驗區”的消息,成為國內首個正式授牌區塊鏈試驗區,期待利用海南深化改革開放的政策優勢,搶占區塊鏈產業制高點。
在各地政策的扶持下,中國的區塊鏈專利數名列前茅。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8月27日,2018年度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塊鏈專利數為1300多件,中國年度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已經達到了1065件,占比世界主要國家區塊鏈專利數量的77%,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特色的“無幣區塊鏈”探索
從中央到地方,中國國內發布的一系列的指導意見和通知,不斷推動、扶持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
國內的互聯網巨頭、上市公司及區塊鏈行業的早期企業,也以此為導向,探索“無幣區塊鏈”。
央視曾就“無幣區塊鏈”進行報道
有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3月底,區塊鏈領域的行業應用類公司數量最多,其中為金融行業應用服務的公司數量達到86家,為實體經濟應用服務公司數量達到109家。此外,區塊鏈解決方案、底層平臺、區塊鏈媒體及社區領域的相關公司數量均在40家以上。
一向被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創業者嗤之以鼻的中心化巨頭、上市公司,從未在區塊鏈技術上放棄布局,保險、公益、溯源、跨境供應鏈等成為率先驗證技術可行性的現實場景。
“在阿里巴巴交易平臺幾萬億的交易額,幾十萬億的交易額,沒有區塊鏈是要死人的。”阿里創始人馬云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露出對比特幣的否認,但在區塊鏈技術上,他明顯更積極。
今年11月,阿里將區塊鏈技術結合大數據、物聯網,植入了跨境供應鏈的場景中。
阿里在區塊鏈領域深耕金融,而騰訊致力商品生態。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游戲業務的慘淡給騰訊在二級市場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反應,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這正是騰訊在區塊鏈技術上的下注之地。
AI跑道之外,百度也在布局區塊鏈,該集團前總裁兼COO陸奇曾說,2018年百度的技術研究,擺在第一的就是區塊鏈,“我對區塊鏈技術長期看好,它的特性帶來很多好處。”
根據《2018 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從區塊鏈產業細分領域投資事件分布狀況來看,行業應用服務相關的公司獲投事件數最多,總共達到了113起。底層平臺領域的獲投事件數為42起,區塊鏈媒體及社區領域的獲投事件數也達到了28起。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推動著企業探索區塊鏈技術的同時,也在發現了當前應用中的問題。
12月1日,北京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主辦、北京中科金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區塊鏈藍皮書: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2018)》。
報告指出,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仍存在五大瓶頸,包括缺乏可規模化推廣的區塊鏈典型創新應用;節點規模、性能、容錯性三者之間難以平衡;跨鏈系統互聯仍存在障礙;鏈上數據與鏈下信息一致性難以保障;缺少統一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標準。
的確,每一場新技術革命的到來,總會經歷各種瘋狂和陣痛,如同上世紀90年代的那場互聯網泡沫一般,區塊鏈技術的前進道路也必然會經歷一段曲折。
2018年注定是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新舊交替的下一個節點中,監管中的挑戰和技術演進中暗藏的機會,仍舊并行在通往未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