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人工智能(AI)真的像埃隆`馬斯克(ElonMusk)和薩姆·奧特曼(SamAltman)經常警告的那樣對人類構成威脅,我們為什么要冒著風險將分布式網絡的政治權力賦予人工智能呢?
區塊鏈早期在匿名性方面的設計傾向于保證基本的隱私權,盡管這種方法有助于打擊金融腐敗,但人工智能的威脅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抽象。社交算法因模因(meme)而興盛的事實有助于解釋當今的政治現實。
然而,人工智能正引領我們走向更深層次的問題和挑戰。當代政治中最突出的事實是,美國的民主進程越來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懷疑陰影:外國勢力是否贏得了世界上最昂貴的選舉?自17世紀《威斯特伐利亞和約》(PeaceofWestphalia)簽訂以來,民族國家一直是一種基于非國內干預理念的政治上層建筑。
當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不得不就俄羅斯方面利用Facebook的事件在國會上作證時,他不敢說出的是,互聯網已不再與這個民族國家相兼容。
如今的互聯網人工智能由我們的“贊”、“轉發”、“投票”和“鏈接”等符號(token)控制著,事實上不是我們擁有這些token,而是這些token控制了我們,因為它們不斷地對社會進行調查,以便為網絡所有者的利益服務。為了保持相互之間的競爭力,Facebook和谷歌有動力變得更加奧威爾式(Orwellian)[1]。
他們之所以能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是因為他們有能力將人在網上的活動形式化。但高昂的代價是,社會失去了隱私權,它不再通過撥號聯接,而是全天24小時暴露在互聯網上。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能以一種去中心化的方式將人在網絡上的活動形式化,從而保證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和投票權,而不讓他們淪為企業宣傳的工具?
“圖靈不可能證明”
為了在我們自己和互聯網人工智能之間建立一個邊界,我們需要為人類獨特的身份搭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協議。
與Facebook不同的是,這類網絡不能局限于媒體的邏輯和一些吸引眼球的算法。相反,以人為本的共識應該是合法性的源泉,以有效地構建一個“一人一節點”(one-human-one-node)的藍圖,從而釋放區塊鏈治理的全部潛力。
加密預算的合法影響可以將部署在互聯網上的社交網絡轉變為一個活生生的民主國家。但這絕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中將人的活動形式化,需要防止機器人、女巫攻擊(Sybilattack)、賄賂和“獨裁者”的出現。
讓我們從機器人開始討論。機器的感知閾值可以通過圖靈測試來測量,通過設置任務來區分機器和人。因此,根據定義,以人為本的共識需要“圖靈不可能證明”,這對計算機來說很難,但對大腦來說很容易處理。我以我女兒羅瑪(Roma)的出生證明是用視頻制作的為例來說明這一點,視頻是一種簡單的人類解碼格式,但是對于任何機器來說仍然很難理解。
證明可以保持私密性,只有一串哈希顯示在區塊鏈上。該數字串能夠驗證內容并給原始證明加上時間戳,從而無需廣播所有信息即可對節點進行驗證。我們可以預期摩爾定律(Moore’sLaw)[2]會趕上“恐怖谷”(UncannyValley)[3],所以證明的格式應該隨時公開討論。
為了確保身份是唯一的,我們需要與女巫攻擊作斗爭(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的目標是控制多個節點)。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基于聲譽的圖表,向那些能夠從網絡中獲得更多信任的人授予認證權。SinaHabib在Devcon4會議上介紹了使用著名的聲譽算法(如PageRank)構建“信任圖”的想法。我自己2009年在Twitter上通過實施PageRank來評價轉推的經驗促成了一個名為WhuffieBank的虛擬貨幣項目;它確實有效。
但對于那些能夠在共識中發現假積極的節點來說,驗證節點所帶來的利益也應該是一筆豐厚的回報。如果我們希望由人來負責,網絡監管就不能嚴格地按照算法進行。
聲譽算法的風險在于它們實際上是中心化的算法。
這導致節點可以使用其過度的影響力來收買其他節點,或成為其他收買者的目標。為了防止賄賂和壟斷的形成,節點驗證新的圖靈不可能證明的能力應該基于將隨機投票引入共識的加密抽簽。
如果抽簽的熵是以一個節點的權益為基礎,那么它可以讓所有節點的認證機會長時間一致。作為驗證節點,權益越大,再次驗證的機會就越小。這就滋生了一種將注意力放在結成驗證節點聯盟的動機。
今天,明天和未來
在DemocracyEarth,我們正在使用ERC-20代幣來設計我們的共識協議,它的權益邏輯可以驗證圖靈不可能證明。當給定哈希的得分達到共識閾值時,對“你是機器還是人”的檢查聲明將頒發一個ERC-725身份。
這些開放規范允許在任何與EVM兼容的區塊鏈之上快速原型化和部署這些思想。最近的研究和新協議表明了加密抽簽與保持治理公平具有相關性,這些研究和協議包括DigiCash的DavidChaum關于隨機投票的工作,以及由零知識證明的共同發明人SilvioMicalli領導的AlgoRand項目。
顯而易見,在我們實施基于網絡的數字化民主的最初工作中,誰控制著選民登記,誰就能操縱選舉結果。在人權問題上提供去中心化的共識可以取代存在于傳統選舉中的這一失敗點。
那為什么不簡單地利用已存在的機構的傳統聲譽來確立人的身份呢?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地球上有11億人缺乏身份信息,國際救援委員會已經確認了6500多萬難民的身份。在拉丁美洲,我曾親自會見過一些被排斥勞工的組織,他們中估計有10%到15%的成員缺乏身份信息,因為他們的父母從來沒有為他們登記過,或者他們在小時候就被拋棄了。
互聯網上人的共識應該能夠被部署到任何地方,它還可以為區塊鏈經濟體提供衡量其能力的工具。如果基于人的節點的共識得到廣泛采用,從無國界的民主國家到加密的對等借貸,再到無條件的基本收入(UniversalBasicIncome),各種社會應用都可以成為現實。
1996年,當約翰·佩里·巴洛(JohnPerryBarlow)撰寫《網絡空間獨立宣言》(ADeclarationoftheIndependenceofCyberspace)時,他結束了自己要求建立一個“更人道、更公平的精神文明”的訴求。
在這里,“人道”是一個強有力的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產生數字治理的時代的愿望。隨著民族國家在日益增長的全球社會中不斷衰退,民主的去中心化問題日益突出。沙特記者賈邁勒?哈蘇吉(JamalKhashoggi)發表的最后一段話引人深?。?/p>
“通過建立一個獨立的國際性平臺,遠離通過宣傳散播仇恨的民族主義政府的影響,阿拉伯世界的普通人將能夠解決他們的社會面臨的結構性問題。”
通過區塊鏈將人的活動形式化的真正風險在于不按照這樣去做。
注釋:
1.“奧威爾式”指現代保守政體藉宣傳、誤報、否認事實、操縱過去,來執行社會控制包括冷處理、蒸發,公開紀錄和大多數人記憶不相符的情況,典型代表是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像現在,棱鏡門被視為現代奧威爾主義的一個表現。
2.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3.13年前的一天,當時在大阪大學工作的機器人科學家卡爾·麥克多曼(KarlMacDorman)正在辦公室忙碌的加班。大約凌晨1點,傳真機突然開始工作,咯吱咯吱發來一份文件。這是同事傳給他的,一份完成于35年前的研究論文。正在從事高仿真機器人研究的麥克多曼拿到這篇用日語寫成的論文便沉迷其中,論文中提出,如果把機器人做的過于和人類逼真,可能會使人產生反感。這令麥克多曼十分感興趣,他和他的同事很快把這篇35年前的老論文翻譯成了英文,并將論文中提到的這種現象稱作“恐怖谷”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