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深度專利分析報告》中便提到,目前全球已有2300多個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其中55%來自中國,專利申請量高達1297件,反超美國。
顯而易見。在區塊鏈專利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中國作為后起之秀,呈現出你爭我奪、龍爭虎斗之勢。
中國戰場,金融互聯網兩大陣營分庭抗禮
在國內區塊鏈專利的申請上,整體呈現出銀行、保險等金融領域與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分庭抗禮的態勢。2017年,中國平安集團表現尤為突出,一躍坐上專利數量首位。不僅申請的數量位居第一,獲得的6項國家授權更加凸顯了國家層面的背書,更具含金量。
2017年,中國平安集團在國內區塊鏈專利的申請上,表現尤為突出。這得益與中國平安集團在區塊鏈布局上的目標明確、整體運籌。其區塊鏈專利大多掌握在旗下金融科技獨角獸——金融壹賬通手中。金融壹賬通在大眾視野中相對低調,但在金融科技業內,實力表現不凡。
根據其官方資料,作為國內最早開發并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企業,金融壹賬通不僅擁有業界首屈一指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在隱私、速度、安全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更是實現了區塊鏈在金融、房產、汽車、醫療、基建和環保六大生態圈中的應用。相關場景就有支付、清結算、保險、資產交易、貸款、供應鏈金融等,在全國企業部署的節點超過37000個。此外,金融領域中,中國銀行已在12個項目試點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區塊鏈專利申請達到11項,居全球企業第20名,居國內銀行業第1名。
BATJ在專利上的研究則各有側重,各展其能。其中,京東和百度分別在區塊鏈大家和金融進行布局;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持續發力活躍在防偽溯源、物流追蹤方面;騰訊則開始將區塊鏈重頭戲放在稅務和游戲上。
今年以來,騰訊向商標局申請了“infcoin”、“波幣”、“波丸”、“Qbanking”、“Linkbankin”、“波洞星球”、“波洞星”等多件和區塊鏈相關的商標;360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版權平臺“圖刻”;百度早在今年4月就上線了區塊鏈項目“圖騰”,并且在7月份申請了多件“圖騰”商標;阿里則從2016年就開始注冊區塊鏈項目相關的商標,涉及BaaS開放服務平臺、金融、溯源、公益、法律、醫療和租房,其中大部分技術都由螞蟻金服主導。目前阿里以螞蟻金服名義在全球申請的區塊鏈專利有54件,登上《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榜首。
國外戰場,美國巨頭頻頻出手
除中國外,美國的專利數量領先于其它國家。今年以來,也頻頻看到幾大巨頭們在專利上的突出表現。
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8月16日發布的一份專利文件顯示,科技巨頭IBM公司已經為開發基于節點的交易數據標識程序申請了區塊鏈專利;物流巨頭UPS正在探索將區塊鏈技術用于其全球供應鏈物流。同樣,據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發布的文件顯示,UPS正研究如何部署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和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Ripple和Dogecoin等,以改善其服務和簡化復雜的程序;專業服務公司埃森哲已經提交了一項專利,該專利旨在提高使用擁有專利的硬件的區塊鏈的交易速度和安全性。
目前大型非區塊鏈公司中,IBM已獲得了四項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埃森哲有三個,美國銀行、萬事達卡分別有兩個,戴爾、Coinbase、Ripple、Netspective和納斯達克分別有一個。
除美國外,日本技術巨頭索尼也希望為托管和維護區塊鏈硬件申請兩項專利。
未來競爭,上市公司搭建主力陣營
對專利的研究和深入可以促進產業的發展,成為區塊鏈真正落地應用的有力支撐,同時,專利的數量也會對上市公司的市價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區塊鏈領域作為一塊尚未被開發的處女地,也自然成了上市公司爭相搶奪的目標。
正如彭博社所說,商業智能區塊鏈專利“對于希望重塑金融服務行業或產生有利可圖的加密貨幣相關業務的公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專利可以幫助公司吸引投資,保護產權并從其他公司獲得壟斷利潤。
而隨著傳統行業和新型行業各大公司的紛紛入局,區塊鏈相關專利已經成為新的戰場。對于中國區塊鏈專利市場來說,雖然競爭激烈,但實則營造的是整體良性、健康的競爭環境,有利于促進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的腳步,同時也有利于提高中國在世界區塊鏈領域的地位和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