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當前,市場上存在的眾多區塊鏈項目魚龍混雜,其中既有傳銷幣、空氣幣、山寨幣、偽區塊鏈項目等打著區塊鏈旗號、以圈錢為目的項目,也有比特幣、以太坊等有實際價值的區塊鏈項目。
面對如此嚴峻的區塊鏈投資形勢,投資者怎樣才能挑選出有價值的區塊鏈項目進行投資呢?區塊鏈項目的評估標準又是什么?
如何給區塊鏈項目做評估?
區塊鏈項目的白皮書,是投資者評估區塊鏈項目時的重要參考資料。白皮書中不僅涵蓋了項目的底層技術、應用場景、盈利模式和發展規劃,還會對代幣的發行總量、流通量、募資計劃以及解禁周期等等給出詳細的介紹。
如果投資者有投資區塊鏈項目的意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仔細研讀項目白皮書并進行評估:
首先,技術是否具有創新性。現在市面上的一些區塊鏈項目,只是對現有區塊鏈開源項目的源代碼進行了極小的改動,既沒有對底層技術進行創新,也沒有對現有技術體系作調整與優化。
例如,無限幣(Infinitecoin)就屬于這種沒有什么技術創新的區塊鏈項目,它只是在比特幣(Bitcoin)和萊特幣(Litecoin)的基礎上修改了一些參數,使得設定的區塊生成時間更短、代幣發行量更大,自然也就沒有長期投資的價值。
其次,項目團隊是否具有區塊鏈從業經驗。如果有資深區塊鏈專家參與項目技術開發或者對項目進行投資,比如恒星幣(Stellar)由前瑞波幣(Ripple)創始人Jed McCaleb發起,那么說明這個區塊鏈項目是相對靠譜的。
最后是項目的資產狀況。衡量區塊鏈項目的資產狀況有兩個指標:準備金率與承諾比率。
準備金率是項目保留的代幣量(項目的資產)與市場上流通的代幣量(項目的負債)的比率,它表示了代幣市場價格的波動對項目的影響程度。準備金率越高,說明代幣價格的波動對項目的影響越小。
比如,在Decentraland項目里,28億個MANA代幣中有40%用于眾籌,20%用于獎勵項目的合作伙伴,還有20%屬于早期投資者與開發團隊,最后20%由Decentraland基金會保留。
承諾比率是代幣贖回價值與項目籌集資金的比率,它表示投入項目資產中的每一塊錢需要創造多少價值才能夠滿足代幣持有者。
好的區塊鏈項目有哪些要素?
有些投資人會有一種誤區,認為采用區塊鏈技術就算不能成為項目的加分項,至少也不會為項目減分。恰恰相反,如果一個項目并不適合采用區塊鏈技術,卻強行加入了區塊鏈的要素,不僅不能提高項目的質量,還會增加額外的成本。
那么投資者該如何判斷一個項目是否適合區塊鏈呢?通常,采用區塊鏈技術的項目需要具備以下三個要素:
一是多方參與,信息交互成本高。區塊鏈技術適合于有眾多參與方、難以保證信息可靠傳輸的業務。在區塊鏈系統中,數據由所有業務參與方共同維護,每個參與方都擁有一份完整的數據,并且系統中的各方均可參與達成共識的過程,從而杜絕系統被少數人操控。
例如,在有多家銀行與企業參與的國內信用證業務中,傳統信用證系統的信息傳輸方式效率低,且對賬成本高。區塊鏈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BCLC)正是抓住了這個業務痛點,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多方進行可靠信息交互的難題。相反,如果一個項目只有一方或者兩方參與,那么使用區塊鏈技術就顯得有些多余了。
二是參與方之間沒有信任關系。區塊鏈可以解決信任問題。傳統的分布式系統只能解決通信不可靠、宕機、時序等問題,并不能解決參與方主觀作惡的問題。而區塊鏈系統可以在有參與方作惡的情況下,實現無信任基礎環境下的最終一致性,即達成共識。
三是擁有成熟的資產數字化機制。區塊鏈適合有成熟的資產數字化標準與制度的領域。雖然區塊鏈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但它無法保證數據與線下資產之間的關聯性,即數據所代表的價值。
總而言之,在沒有數字化標準與制度的領域,如果區塊鏈項目不能做到將區塊鏈上的數據與資產緊密聯系在一起,那么這個項目是非常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