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價值的概念比傳統意義上理解的資產概念更大,所以很多人把區塊鏈稱為“價值互聯網”,對應于我們常說的“信息互聯網”,因為區塊鏈上“流動的信息”相對于傳統互聯網上流動的信息具有更高的“價值”。
價值(資產)在互聯網上的呈現也是信息(字節),但價值(資產)和其他信息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價值(資產)是記錄在賬本上的信息,過去的世界,價值(資產)記錄在中心化賬本上。
中心化的賬本效率本來應該很高,但是任何中心化的賬本都不可避免人為串改數據的可能性,所以引入了組織、流程和制度來防止賬本數據被串改,由此也降低了交易和清算效率。比如我們去銀行、工商局、房管所、車管所排隊取號等待交易過戶。而區塊鏈提供了一種去中心化賬本記錄價值(資產)的方式,由賬本機器(軟件)之間的算法和共識完成賬本的修改和同步,完全避免了人類的干預,具有更高的交易效率和可信度。
區塊鏈是資產高速公路,通證(Token)是跑在高速公路上的車(資產的載體)。沒有了車,高速公路就沒有了意義。
因為通證(Token)可以代表各種各樣的資產,代表今天的或者未來的價值。所以將一部分代表未來價值的通證(Token)提前預售給投資人(或者投機者)就可以達到融資的目的(這就是ICO)。雖然在很多國家,法律禁止通證(Token)直接代表證券,但證券只是通證(Token)可以代表的無數種資產的一小種,所以預售“非證券類通證(Token)”的ICO行為還是在全世界開展的如火如荼。
因為區塊鏈是新生事物,ICO是這個新生事物衍生出來的一種新融資方式,在世界各地都還缺乏有效監管。就像西部淘金時代,在沒有規則的Wild West(狂野西部),弱肉強食是唯一的法則。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ICO,就像是《侏羅紀公園》里那頭失控的變種恐龍,似乎要吞噬整個舊金融世界,包括他的同類(同行),甚至那些孵化和鼓吹他的人。
中本聰無疑是這個世界的“上帝”,所有人都承認他的存在,卻沒有人見過他。他神奇的開啟了這個新世界,卻又神奇的消失了。他似乎預料到了比特幣的一紙白皮書將會開啟一個潘多拉魔盒,魔盒釋放出的神奇的力量會將人類再次架到貪嗔癡的火爐上烘烤,這個新世界的初生期注定是一場人性的角斗場,少不了烏煙瘴氣和眾叛親離。
所以中本聰選擇了100%的比特幣均由挖礦產生,挖礦規則公開透明、開放民主。作為比特幣之父,他沒有“預售”比特幣給其他投資人(投機者),也沒有給自己“預留”比特幣作為(回報),甚至都沒有給比特幣設定一個“初始價格”。中本聰只是在全世界還沒認識和認可比特幣的時候,作為第一個“礦工”開始“挖礦”(為比特幣的區塊鏈網絡提供記賬服務器和軟件)。
后來比特幣的社群慢慢的成長了起來,比特幣在社群中也慢慢形成了一個“價格共識”。中本聰停止了比特幣挖礦并悄悄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他的比特幣錢包地址挖到了100萬比特幣,卻至今未動。
這才是區塊鏈社群的精神:
開放、民主、平等、透明、無私,無為而治。
今天99%的通證(Token)預售(ICO)項目都偏離了區塊鏈社群精神,甚至與區塊鏈社群精神背道而馳,他們:
封閉、專制、不平等、黑箱操作、自私自利,他們無為也不治。
我們是區塊鏈科技的信徒,也是早期嘗鮮的實踐者,我們在行動中摸索前進的道路。當我們發現區塊鏈新科技被不良意圖份子過度利用的時候,總要做點什么來試圖凈化整個產業,希望新生事物不要被不法分子玩壞了,歷史又要停滯甚至倒推。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既然國家已經定義ICO是非法集資,那么不管是處于什么樣的初衷,通過預售通證(Token)給大眾老百姓籌集資金的行為就可能會觸犯刑法。我們要守法,停止向ICO禁止的國家公民銷售通證(Token)集資(ICO)。
區塊鏈不能沒有通證(Token),但卻可以沒有ICO。合法合規的融資路徑有很多,天使投資人和私募股權投資人在中國乃至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已很成熟,這條路在區塊鏈的時代并沒有堵死。我們未必要“出海”,未必要“背井離鄉”,離開我們熱愛的故土。
預售通證(Token)達到融資目的只是通證(Token)諸多能力的很小一部分,不能說禁止ICO就等于不讓發行通證(Token)。發行通證(Token)不等于銷售通證(Token),就像中本聰一開始設計的比特幣發行規則,任何人安裝比特幣挖礦軟件都可以免費獲得(挖到)比特幣。
至少在我看來,對于絕大部分想在區塊鏈領域創業的團隊來說,你們的通證(Token)完全可以通過“工作量證明”的考核方式,讓你們真正想要爭取的社群用戶“免費挖到”。通證(Token)就應該讓真正的社群用戶免費“挖到”,“挖礦”的過程就是“證明我是合格有效、有價值的社群用戶”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資金成本,也沒有“投機空間”。
通證(Token)是社群價值共識的載體,社群越大,價值共識越堅固。通證(Token)就應該最大程度分散在社區用戶的手里,不應該被私募投機人大量持有。這樣的通證(Token)持倉結構才能支撐一個有效成長的社群,也會有一個穩定或者穩定增長的社群價格(市場價格)。
通證(Token)價格是社群成員之間點對點交易(交換)的共識,不應該由項目方控制,更不應該被交易所控制。通證(Token)項目方如果采用100%挖礦的機制來發行通證(Token),因為沒有集資(更沒有非法集資),所以也沒有資金用于市值管理(幣值管理)。這樣的場景下,通證(Token)發行價為“零”,但每個人能“挖到”的通證(Token)數量也有限,只要任何兩位社群成員私下里交易通證(Token),就會形成一個真正的“市場價格”,這個價格就反應了該社群的“價值共識”。
為什么現在大部分ICO項目都破發?或者說通證(Token)解鎖后馬上就破發。本質上就兩個核心原因:
通證(Token)發行價(起拍價)太高
通證(Token)社群用戶數太小甚至沒有
現在大部分區塊鏈通證(Token)預售項目的通證(Token)預售價格都是所謂的“市場價”,而這個市場價并不是基于廣大社群的基礎自發交易形成的,而是少數頭腦發熱的投機人互相爭奪一個標的的時候產生的,類似于“拍賣”產生的價格泡沫。
當這樣的通證(Token)進入市場流通的時候,由于沒有社群基礎,沒有價格共識的基礎,當那些參與私募輪“拍賣”并拿到額度的投資人的通證(Token)解鎖后要“出貨”的時候,沒有足夠多的社群用戶愿意在這個泡沫價格當接盤俠,甚至連投機為主的散戶投資人也不夠,所以破發幾乎是必然。
如果發行價格是“零”,當然不存在破發的可能,但發行價為“零”的通證(Token)將來的市場價格為什么會大于“零”呢?發行價格是“零”的通證(Token)有價值嗎?
答案是肯定的,通證的發行“價格”為零不代表“價值”為零。螞蟻金服(支付寶)市值超過1000億美金,平均每個支付寶用戶的資本價值是200多美金,但是支付寶并沒有將用戶的資本價值還給用戶。
只有支付寶的早期投資人享受到了這個資本價值增值。通證(Token)的價值來自于每一個社群用戶,將代表用戶價值的通證(Token)公平合理地歸還給每一個用戶本人的過程就是“挖礦”的過程。所以價格為零是因為那部分價值本就屬于用戶,現在歸還給用戶,不應該收取任何金錢等價物,但不代表價值是零。就像公司過年過節給員工發福利卡,福利卡有價值,但員工可以免費獲得。
通證(Token)的價格反映的是社群用戶的價值,在互聯網時代,騰訊、阿里巴巴、Google、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已經跟我們證明了“網絡效應”(規模效應)的價值:社群規模和社群平均價值成正比。越大的社群,單用戶平均價值越高。區塊鏈社群同樣遵循這個真理。比特幣和以太坊作為社群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兩個加密數字通證,自然價格(市值)也是第一第二高。
在股權經濟時代,用戶價值歸屬于公司而不是用戶。區塊鏈通證(Token)經濟時代,一結且將會改變。將用戶價值還給社群用戶,這是通證(Token)經濟提供給創業者的非常重要的核武器!
價值趨于薄弱的通證(Token)會逐漸失去“挖礦”用戶,沒有人挖的通證(Token)永遠不可能流通,這也意味著社群的死亡。但死亡也不等于“破發”,這只不過是社群早期“挖礦”玩家的一場游戲一場夢。
價值趨于強大的通證(Token)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社群用戶參與“挖礦”,挖出來的通證(Token)分配到社群成員手上,在社群成員之間流通流轉,流通和流轉的效率又進一步促進了通證(Token)價值的提高。
如果100%的通證(Token)都以“挖礦”的方式免費發放給社群用戶,那項目方的啟動資金從哪里獲得?
如果100%的通證(Token)都通過挖礦模式免費發放給真正的有價值的社群用戶,那么我想上市公司和很多目標納斯達克上市的B輪、C輪企業也可以通過“發行通證(Token)”來快速建立社群用戶,實現用戶規模的擴大,節約大量的流量購買成本。
讓我們再次向中本聰致敬,那個發行了比特幣通證但沒有做ICO募資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