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新華社等權威媒體、工信部等部門和部分業內人士一再強調,區塊鏈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造富神話,使這個新興的技術領域仍吸引了大批懷著暴富夢想的玩家。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區塊鏈的產業和當前熱度較高的應用場景入手,帶來專題報道,深入分析區塊鏈追捧者的“道”與“術”。
7月23日下午,北京東四十三條的四合院內,一場區塊鏈項目的路演正在進行。按照組織方JRR(一家主要從區塊鏈項目孵化、投資的機構)的負責人張璐介紹,這是一個“圈子內”的活動。
PPT里,所有項目和公司的名稱都是英文,公司注冊地亦是海外,創始人團隊、高管也幾乎是清一色的外國人。除此之外,現場還有4家專門投資區塊鏈項目的投資機構代表、以及十余家區塊鏈媒體。不過這些項目方負責人幾乎大部分是中國人。
據悉,這些項目所處領域分別是在線音樂平臺、芯片、移動支付等。
路演結束后,《中國經營報》記者上前分別詢問這些剛剛贏得滿堂喝彩的項目方負責人:“在中國大陸地區落地業務,你們的競爭對手有哪些?”回答分別是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阿里系的蝦米音樂,此外,還有聯發科、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美團、VISA……
有趣的是,當記者對這些項目落地產生疑問時,在場的人士未直接回答,卻反問道:“本是區塊鏈圈內人士的活動,為何會有傳統媒體參與進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場略顯神秘的“圈內聚會“,實質上是一場吸引入局者的“密謀活動”。
幣圈與鏈圈
“這個圈子是有點封閉的,常見的就那幾個。”張璐說,“幣圈的人常常會在國內外的幾個城市飛來飛去。我們經常不約而同地出現在同一個航班里,甚至座位都連在一起。今天在座的人幾乎大部分是熟悉面孔。”
在張璐所說的幣圈是區塊鏈業內的一大群體,與之睥睨的是鏈圈。
“鏈圈和幣圈是區塊鏈早期的一種劃分,鏈圈的人被認為主要是研究技術以及商用開發的,幣圈的人則專注于投資。”某區塊鏈媒體創始人王鑫這樣告訴本報記者:“早期的幣圈人士大多還是投資公司和項目,后來隨著項目落地嘗試、數字貨幣種類增加,幣圈和鏈圈就慢慢混在一起了。”
混在一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區塊鏈與數字貨幣間密切的關系。
從路演現場情況看,每一個企業都提到了已經、或準備發行數字貨幣。就區塊鏈的基本屬性,特別是目前熱度最高的公有鏈(區塊鏈中的一種形態)的特性來看,要讓普通用戶使用開發者設計的公有鏈,并深度挖掘內在價值,勢必要給予用戶相應的激勵,這些激勵只以token的形式交到用戶手上,即所謂的數字貨幣。
而token的價值,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這個區塊鏈網絡的價值。
目前,國內已經有迅雷等企業做出了一系列嘗試。在今年5月,本報記者對迅雷CEO陳磊的采訪中,對方表達了建立起迅雷區塊鏈生態的藍圖:“需要打造一個迅雷的區塊鏈閉環生態,其中要有足夠多的、優秀的上層區塊鏈應用。”
在迅雷的區塊鏈生態中,鏈克為該網絡中的token,可購買上層應用的服務。
“應用場景越豐富,品類越多,token的流通就越順暢,token和鏈的價值就越高。如果流通場景少甚至沒有,那么token的價值就是零,就是空氣幣。”一位鏈克持有者呂淳(化名)這樣表達了token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