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炒幣,一年炒股。跌宕起伏,人生莫過于炒幣。
故事背后的區塊鏈是貨真價實的技術革新。
毫不夸張的是,區塊鏈的變革與互聯網相似,它如今的地位也與90年代初的互聯網相似。當時,誰知道互聯網是什么?只要是公司掛上“.com”的域名,一沖飛天。直到泡沫破滅;那時候,真正發財的是“賣鏟子”的人;從此之后,互聯網經過10多年低迷期;再經過幾個時期,最終引領了一個個領域的變革,引起社會、經濟、文化各個層面的革新。
每一輪變革,均有技術的推動力,比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現在談論最多的人工智能。而且,這些技術都是站在過去的技術積累之上,一步步醞釀而爆發的。
互聯網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傳遞的是信息;區塊鏈解決的是“信任”的問題,傳遞的是“價值”。相比較而言,區塊鏈和其他技術的關聯性不大,甚至可以“重造”互聯網的底層架構,重新改變公司的形態、投融資的形態和商業變革。
這才是最偉大,最讓人心動的地方。
“分布式賬本”、“去中心化”、“不對稱加密算法”、“共同維護”、“可編程性”等技術特點決定了區塊鏈與傳統的互聯網架構不同。現在還依托傳統互聯網架構,以后,或許顛覆。
比如,現在的云計算并不是真正的“分布式”,要依托云數據中心AWS、微軟、阿里云等。以后的數據存儲,理論上是可以“去中心化”,多個同樣的副本存在多個節點,真正沒有數據中心托管。發郵件也不是現在點對點的發送,而是全球廣播,所有人都能收到,只有“密鑰”的人才能打開。
再比如,現在電商交易需要淘寶、京東這樣的中間商或者平臺商確保資金安全,解決信任問題;以后直接是“點對點”,有了“智能合約”就不怕不支付。當然,場景還可以更多樣。智能合約與共享經濟、物聯網相結合,可規定何時、何地、何人發生何種操作。像租房、約車規定時間之后,自動履行,再也不用擔心時間問題。
現在談論更多的是比特幣能夠成為法幣。一定程度是,它的匿名性、快捷性和可信任程度讓不少國家和地區重視;與其堵塞不如一起合作,現在有不少銀行組織結構正在組織力量開發各類區塊鏈的合作,如R3組織。
根據參與人數和應用范圍不同,區塊鏈也可分為共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這就決定了像現在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那樣,根據不同的場景決定用途;可修改技術。
區塊鏈最厲害的是DAO(分布式自治組織),這是純粹的技術為導向的架構。公司只要開發了好的項目,就可以自行發布ICO(就是代幣,你可以當作是股票、期權看待)。ICO改變了過去投融資的流程和理念;每個人都可以持有ICO,但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挖礦等。只要這個項目的是有價值的,ICO持有人也有動力推廣項目,項目就能源源不斷發展。項目發布之后,控制權也不在創始人手中了。一切交給市場。而項目發起人的職責在于更好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以太坊現在就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想象空間太大。但從實際來說,區塊鏈分為才走到了1.0時代,2.0時代的智能合約、3.0時代的行業應用還有很長時間。就算1.0要落地,估計還要5~10年時間。
在這個亂局中,怎能不產生一兩個巨頭?
盡管目前看,中國大多數ICO多數騙子,泥沙俱下。可區塊鏈是貨真價實的,是具有技術變革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