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觀察市場上的反應,我們可以獲知一個事實:今天的幣圈已經是世界性的。當今世界上幾個主要國家的政策都會影響到幣圈的行情走勢。先是美國SEC將ICO確認為證券的做法導致比特幣大跌,然后又是日本方面一波連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世界上的另一個主要經濟體歐盟也早就準備好,要在加密貨幣衰弱不堪的身體上再補上最兇狠的一刀。上月初,歐盟頒布了《通用數據保護監管條例》,坊間通常將它稱為GDPR。這部法案在未出臺前,即曾被冠以“人類第一步系統性數據法案”、“史上最嚴隱私保護法”、“讓互聯網公司破產的法律”等名號。美國互聯網巨頭谷歌剛剛被歐盟處以110億美元的罰款,就是這項法案的功勞。但很少有人知道,除了互聯網,這部法案也將對整個區塊鏈世界帶來重要的影響。
首先,因為GDPR的一切管理都是基于個人數據的,目前國內的區塊鏈項目,幾乎都存儲了用戶的個人數據,因此它們必定會成為GDPR的監管對象。打個比方說,只要你在應用市場上下載了一個imtoken錢包,你就已經違背了這部史上最嚴的隱私法案。在國外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千萬不能在國外用迅雷下載盜版電影,到時警察就會找上門來。而GDPR就有成為下一個雷區的潛力。
GDPR對下載者的限制,與歐美對版權的限制完全一樣,這意味著不但區塊鏈應用的開發者將要承擔風險,連使用區塊鏈應用的人也要承擔風險。如果某天,你到歐盟成員國去旅游,閑得無聊時想要打開錢包炒幣,那么很可能你就會面臨歐盟法律的控訴,甚至有可能會因此坐牢。正如虎嗅的一篇報道所指出的那樣,從GDPR的角度來看,區塊鏈身上就沒有幾個合法的地方。
(很明顯,監獄并不是一個美好的地方)區塊鏈與GDPR最大的矛盾在于,記錄在區塊上的內容是無法篡改的,但這違背了歐盟賦予個人用戶的撤回同意權。GDPR中規定,所有針對用戶的數據收集和處理都必須基于用戶的同意。一旦用戶發起撤回同意權,那么即使是寫入區塊鏈主鏈里的文章,也要強制遭到修改。就目前來說,這一點是根本無法達成的,這意味著區塊鏈在歐盟是真的涼了。
不要以為在歐盟外就沒事了。只要區塊鏈項目中含有歐盟成員國的居民,而這個項目又身處針對歐盟以外,歐盟可以通過代理機構來制裁他們。熟悉歐盟政策的專家提示說,那些在歐洲、美國或菲律賓設計公司主體的中國公鏈項目,可能會在未來兩年成為歐盟成員國的提款機。谷歌已經被罰了110億。Facebook被罰了8.48億。這樣的數目對中國公司來說無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因此,作為解決方案之一,如果你身處歐盟成員國區域,千萬不要被別人知道你使用了區塊鏈APP,否則可能面臨遣返或者坐牢的風險。將來,中國的區塊鏈項目方想要存活下去,除了不做公鏈外,最好的辦法就是像吃雞游戲屏蔽中國IP一樣,在設計時就預先屏蔽掉歐盟的IP。否則不但是害了自己,還會害了普通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