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區塊鏈作為一種顛覆性技術,已經用高姿態融入了人們的生活、進入到了各行各業。它正在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推動“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變遷。
但區塊鏈又不僅僅是技術,因為它的廣闊應用前景,世界各國、我國各省市都在積極布局、探索落地,它正在進行產業化的轉變,這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被重點提及。
《白皮書》作為國內第一份官方發布的區塊鏈產業白皮書,其中明確,我國區塊鏈技術持續創新,區塊鏈產業初步形成,已經開始在供應鏈金融、征信、產品溯源、版權交易、數字身份、電子證據等領域快速應用。區塊鏈有望推動我國經濟體系實現技術變革,組織變革和效率變革,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重要貢獻。
在此背景下,為了還原目前我國在區塊鏈領域的應用探索現狀,展現區塊鏈對社會各行業帶來的影響,《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對《白皮書》編委會主任于佳寧作了專訪,依托《白皮書》解讀關于區塊鏈的系列焦點問題。
焦點一
據IPRdaily中文網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前100名)”顯示,從名義上看,阿里巴巴集團擁有43件專利,位居世界首位。但實際上,中國三家“央行系”全球專利總數達68件,中國人民銀行實屬世界上最大的區塊鏈專利擁有者。
《中國產經新聞》: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是大家討論最多的方向,目前國內區塊鏈產業鏈條初步形成,國內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探索、落地方面究竟處于世界什么水平?
《白皮書》編委會主任于佳寧:從底層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水平來看,我國在區塊鏈方面的布局屬于國際先進水平。但是未來區塊鏈的技術創新是生態競爭,生態的背后是開源社區,開源生態對于未來區塊鏈技術路線、產業標準、應用水平都會有重要影響,所以還需要持續創新,加快開源生態建設。
《白皮書》顯示,我國《“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把區塊鏈作為一項重點前沿技術,明確提出需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創新、試驗和應用,以實現搶占新一代信息技術主導權。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達456家,從上游的硬件制造、平臺服務、安全服務,到下游的產業技術應用服務,到保障產業發展的行業投融資、媒體、人才服務,各領域的公司已經基本完備。目前北上廣深、雄安、天津、杭州、重慶、各地政府都從產業高度積極定位區塊鏈技術。
焦點二
區塊鏈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目前在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征信、交易清算等金融行業多有應用。
《中國產經新聞》:《白皮書》中提到區塊鏈可以帶動金融“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您能否具體講講實現方法?
《白皮書》編委會主任于佳寧:目前實體經濟成本高、利潤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現象仍然存在,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仍顯不足。這個現象背后的重要原因是,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之間還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實體經濟能夠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撐金融的投資決策。金融機構準確獲取實體企業真實經營信息的難度較大,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建立信任的過程較為曲折,對中小微企業授信管理成本和風險溢價較高。
而基于區塊鏈系統,數據可以被有效地確權,且數據要被多方驗證,同時不可篡改,基本上可以較為有效地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實現“可信數字化”,為金融機構投資、貸款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礎信息,極大地降低了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風險,進而促進金融加強服務實體經濟。
焦點三
基于區塊鏈特性,其應用層面已經開始呈現多元化特征,除了上述金融領域,區塊鏈還在向實體領域延伸。
《中國產經新聞》:目前國內區塊鏈在應用上,您覺得最成功的案例是?未來一兩年哪個領域將有新突破?
《白皮書》編委會主任于佳寧:區塊鏈對實體經濟的效果比較明顯,主要體現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優化協同環境和引導資金脫虛入實幾個方面。目前收錄在白皮書中的案例,都是我們認為比較好的案例,目前區塊鏈在對賬、供應鏈金融、商品溯源、版權保護與交易、大數據等領域已經開始廣泛落地,未來一兩年內,這些領域的區塊鏈應用會遍地開花。
例如:在國際貿易中,商品的原產地、檢驗檢疫、通關等系列證明文件,各國標準不一,有關部門和外貿企業核驗這些證書證明真實性、準確性的成本和難度都比較高,直接導致國際貿易商品流通速度慢,跨國協同難度高。在國際上難以通過設立統一的認證機構解決這些問題。基于區塊鏈技術,打通各國商品流通信息,可以實現對國際貿易商品流通全過程的溯源,甚至互信實現快速通關,進而大大簡化相關手續,提升效率。
焦點四
區塊鏈雖然已經初具產業生態,但仍要面臨兩類風險:其一是合規性風險,在區塊鏈發展的早期階段,出現一批通過ICO(首次代幣發行)進行非法集資、傳銷甚至是欺詐的項目。還有一些項目,從本質上并沒有真正利用區塊鏈技術,只是打著區塊鏈的旗號,獲得了與實際價值完全不相符的估值。
《中國產經新聞》:區塊鏈應用場景很多,但此前很多人都習慣性地將區塊鏈和“虛擬幣、加密貨幣”聯系在一起。您如何評價這種現象,區塊鏈怎么擺脫虛擬貨幣對它的定義?
《白皮書》編委會主任于佳寧:Token(代幣)是區塊鏈的一個技術要素,P2P系統中一般都有這種技術要素,但它本身不能代表區塊鏈技術,也不能和區塊鏈技術畫等號。不同應用場景對Token需求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場景中,無幣區塊鏈也是成立的,比如:機構用戶之間對賬業務、電子信息存證業務、數據資源共享業務等,可以不使用Token。
以電子證據存證業務為例,現在有些基于區塊鏈的電子存證服務,把區塊鏈節點放到法院,人們簽完合同后直接就能同步存儲到法院。如果發生糾紛,直接調出電子合同并與法院存儲的版本比對即可,這個流程不需要使用Token也是可以運轉的。
焦點五
5月29日,360公司Vulcan(伏爾甘)團隊發現了著名區塊鏈平臺EOS的一系列高危安全漏洞。經驗證,其中部分漏洞可以在EOS節點上遠程執行任意代碼,即可以通過遠程攻擊,直接控制和接管EOS上運行的所有節點。技術層面的安全問題,正是區塊鏈目前面臨的第二大風險。
《中國產經新聞》:區塊鏈是新技術,其安全監管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國內有專門針對區塊鏈的監管體系嗎?
《白皮書》編委會主任于佳寧:區塊鏈技術層面的風險,諸如攻擊、私鑰和終端安全、共識機制安全,以及傳統的網絡攻擊造成網絡堵塞、分叉等,可能會導致整個區塊鏈系統的可信性受到質疑,給網絡參與者造成嚴重損失。
目前國內已經有了一些區塊鏈安全社區,也有一些安全漏洞掃描和代碼審計的公司開始運營,可以使用形式化驗證等技術保護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安全。關于區塊鏈的網絡安全體系和相關標準,目前還在研究階段。
焦點六
從融資輪次分布狀況來看,區塊鏈產業目前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目前有接近90%的投資事件集中在早期階段(A輪及以前),另外有9%的投資事件屬于戰略投資,B輪及以后的投資事件占比僅為2%。區塊鏈產業發展方興未艾。
《中國產經新聞》: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1.0主要針對數字貨幣;區塊鏈2.0針對智能合約,可以應用在金融市場;區塊鏈3.0適用的場景將會更多,甚至會開創一個“區塊鏈時代”。“區塊鏈時代”是怎么樣的?
《白皮書》編委會主任于佳寧:區塊鏈3.0將是“產業區塊鏈”時代,區塊鏈技術將大規模在實體產業場景中得到應用,很多產業協作的系統將部署在區塊鏈上,公鏈基礎設施逐步建成,社群逐步成為重要的經濟組織形態。
焦點七
據悉,下一階段我國將繼續加快公鏈等價值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積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塊鏈產業生態,區塊鏈領域隨之將成為創新創業的聚集地,一批獨角獸可能會誕生其中。
《中國產經新聞》:您在中表示,區塊鏈創業領域未來會出現社群形態的獨角獸,并且將對現有的互聯網巨頭產生“威脅”。這個“威脅”怎么理解?
《白皮書》編委會主任于佳寧:目前的互聯網巨頭,重要的資產是品牌以及公眾對這些巨頭品牌的信任,而區塊鏈的廣泛應用,將使得公眾對品牌的信任逐步轉向對技術的信任。
因此,區塊鏈技術實際有效地降低了創新創業的門檻,對一些創新創業企業來說,它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對于互聯網巨頭而言,它們其實也可以搭上區塊鏈的快車,基于BaaS服務,加速推進業務模式的上鏈和轉型,這甚至會強化其原有業務的公信力,進而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